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
地区
栏目
考试科目

广东财经大学专升本考试科目是什么?考试内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4/26 16:00:00 阅读量:1062

热点: 广东专升本考试科目 广东财经大学专升本

  广东财经大学专升本考什么科目?广东财经大学专升本2022年专业有电子商务、数学与应用数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4个。其中电子商务、数学与应用数学2个专业的专业综合课为省统考;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2个专业的专业综合课为学校自命题考试。

广东财经大学专升本考试科目

  广东财经大学专升本考试科目2022


专业名称

专业基础课(省统考)

专业综合课

电子商务

管理学

电子商务概论(省统考)

数学与应用数学

高等数学

数学专业综合(省统考)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高等数学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校考)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高等数学

人文地理学(校考)

数学与应用数学

高等数学

数学专业综合(省统考)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每科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满分值100分;专业综合课每科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满分值200分。

  广东财经大学专升本考试内容


  公共课(政治理论和英语)省统一出题考试。点击查看~2022广东专升本考试大纲_参考书目发布!

  《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200分。

  2、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30%,理解占40%,应用占30%。

  3、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为,易约占20%,较易约占30%,较难约占30%,难约占20%。

  4、试卷的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分析题等四种题型。(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与分值占比参见题型示例)

  考核内容和要求

  下面分章节列出《人文地理学》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其考试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类:识记是要求记住有关基本知识;理解是要求能够领会知识要点,掌握其内在联系;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识记)

  第二节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识记+理解)

  第三节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识记+理解)

  第四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识记)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理解+应用)

  第二节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识记+理解)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识记)

  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识记)

  第三节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识记)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第一节人口与发展(识记+理解)

  第二节人口分布与迁移(理解+应用)

  第三节人种(理解)

  第四节民族(理解+应用)

  第五节民俗与流行文化(理解+应用)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起源(识记)

  第二节农业的发展与类型(理解+应用)

  第三节世界农业生产布局(识记)

  第四节农业景观与农业区位论(理解)

  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论

  第一节工业的出现和发展(识记)

  第二节产业类型及其分布(识记+理解)

  第三节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理解+应用)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

  第一节聚落的起源与发展(识记)

  第二节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理解+应用)

  第三节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理解)

  第四节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应用)

  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一节语言的起源与发展(识记)

  第二节世界语言分类及分布(理解)

  第三节语言的传播与影响(理解+应用)

  第四节语言景观(应用)

  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第一节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识记)

  第二节宗教的传播与分布(理解)

  第三节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理解)

  第四节宗教景观(理解)

  第十章旅游地理

  第一节旅游业的兴起于发展(识记)

  第二节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识记+理解)

  第三节旅游地的文化特征(理解)

  第四节世界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理(识记)

  第五节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理解+应用)

  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地理(识记)

  第二节国家政治地理特征(理解)

  第三节国家权力(理解+应用)

  第四节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理解)

  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第一节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识记)

  第二节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理解+应用)

  第三节人类行为与区域选择模型(理解)

  第十三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理解)

  第二节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理解)

  第三节全球化与本土化(理解)

  Ⅳ.参考书目

  考试主要参考书为《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2版。

  V.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2题总计36分,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多答错答都不得分。)

  1.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是()。

  A.洪堡B.李特尔C.拉采尔D.韦伯

  二、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6题总计48分)

  1.人文地理学

  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5题总计60分)

  1.简述文化扩散的类型及特征。

  四、论述分析题(每题28分,共2题总计56分)

  1.请运用人文地理学知识,分析我国的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考试大纲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200分。

  2、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30%,理解占40%,应用占30%。

  3、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为:易约占20%,较易约占30%,较难约占30%,难约占20%。

  4、试卷的题型结构:名词解释(20%)、填空题(10%)、简答题(30%)、论述题(20%)、分析题(10%)、计算题(10%)六种题型。(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题型示例)

  考核内容和要求

  下面分章节列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其考试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类:识记是要求记住有关基本知识;理解是要求能够领会知识要点,掌握其内在联系;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然地理部分

  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第一节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地理学问题(识记)

  第二节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识记)

  第三节自然地理学的性质(识记)

  第四节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理解)

  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识记)

  第二节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理解)

  第三节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理解)

  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识记)

  第二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识记)

  第三节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理解)

  第四节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应用)

  第四章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与轮廓

  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识记)

  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理解)

  第三节岩石圈的运动(理解)

  第四节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理解)

  第五节构造地貌(理解)

  第六节岩石圈与人类(应用)

  第五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

  第一节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识记)

  第二节大气运动(理解)

  第三节物质输移(理解)

  第四节能量传输(理解)

  第五节气候分异规律(理解)

  第六节大气与人类(应用)

  第六章水圈与水量平衡

  第一节水圈的组成(识记)

  第二节水圈的结构(识记)

  第三节水圈的演化(理解)

  第四节水的运动(理解)

  第五节水量平衡(理解)

  第六章水圈与人类(应用)

  第七章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物圈的组成(识记)

  第二节生物圈的结构(识记)

  第三节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理解)

  第四节生态系统(应用)

  第五节人与生物圈(识记)

  第八章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岩石风化与气候(识记)

  第二节岩石圈变动与气候(理解)

  第三节地貌与气候(理解)

  第四节风成地貌(理解)

  第五节沙尘暴(应用)

  第九章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岩石与水(识记)

  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与流域性质和水系发育(理解)

  第三节水的分布、负荷均衡与岩石圈的形变(理解)

  第四节构造—侵蚀—地貌循环(理解)

  第五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应用)

  第六节海岸发育与海岸地貌(应用)

  第七节滑坡、崩岸、泥石流、海啸——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实例(应用)

  第八节陆、海相互作用与河口、三角洲(应用)

  第十章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水汽与天气(识记)

  第二节水与气候(识记)

  第三节大气运动与水体运动(理解)

  第四节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理解)

  第五节海气相互作用(应用)

  第十一章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气候—海面—冰川—均衡(理解)

  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理解)

  第三节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应用)

  第四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黄土地貌(应用)

  第五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应用)

  第十二章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生物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应用)

  第二节生物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应用)

  第三节生物圈与水圈的相互作用(应用)

  第四节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

  第十三章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流动与能量平衡(理解)

  第二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迁移与循环(理解)

  第三节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理解)

  第四节圈层相互作用与土壤的形成与分布(应用)

  第五节圈层相互作用与喀斯特地貌(应用)

  第十四章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

  第一节气候类型划分与气候环境评估(理解)

  第二节生物环境分区与评估(识记)

  第三节地形、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与区划(应用)

  第四节水资源与水资源分布(识记)

  第五节土地分类、分级与评估(应用)

  第六节综合自然区划(理解)

  第十五章地表环境预测

  第一节地表环境预测的原则(识记)

  第二节岩石圈的变化趋势(理解)

  第三节大气圈的变化趋势(理解)

  第四节水圈的变化趋势(理解)

  第五节生物圈的变化趋势(理解)

  第六节地球表层环境的变化趋势(理解)

  第十六章地表环境的规划与管理

  第一节环境规划概述(识记)

  第二节环境规划编制(应用)

  第三节环境管理及其特征(理解)

  第四节环境管理的任务与内容(识记)

  第五节环境管理的手段(理解)

  第六节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识记)

  第十七章地表环境的优化调控

  第一节优化调控概述(识记)

  第二节优化调控原理(识记)

  第三节优化调控的途径(理解)

  第四节优化调控的方法与模型(应用)

  二、资源环境部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识记)

  第二节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识记)

  第三节环境的发生和发展(应用)

  第四节环境的组成和结构(理解)

  第二章大气环境

  第一节大气的结构和组成(识记)

  第二节大气污染和污染物(理解)

  第三节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理解)

  第四节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理解)

  第五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应用)

  第三章水体环境

  第一节水体环境概述(识记)

  第二节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理解)

  第三节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化(应用)

  第四节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管理(应用)

  第四章土壤环境

  第一节土壤的组成和性质(识记)

  第二节土壤环境污染(理解)

  第三节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理解)

  第四节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理解)

  第五节土壤污染的防治(应用)

  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第一节固体废物的概述(识记)

  第二节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与资源化(应用)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环境质量评价概述(识记)

  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理解)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应用)

  第七章环境规划

  第一节环境规划的意义和作用(识记)

  第二节环境规划指定的原则(识记)

  第三节环境规划的类型(理解)

  第四节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和内容(应用)

  第五节环境规划方法研究。(理解)

  第六节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应用)

  第七节区域清洁生产(应用)

  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化(识记)

  第二节臭氧层破坏(识记)

  第三节生物多样性被损害(识记)

  第四节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理解)

  第九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的增长(识记)

  第二节人口预测模型(理解)

  第三节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应用)

  第十章能源与环境

  第一节世界能源消费情况(识记)

  第二节能源的利用(理解)

  第三节电能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应用)

  第四节探索和开发新能源(理解)

  第五节我国能源的前景(识记)

  第十一章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识记)

  第二节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理解)

  第十二章可持续发展与环境

  第一节环境与发展前景展望(识记)

  第二节增长与协调发展(理解)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用)

  Ⅳ.参考书目

  1、《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2、《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刘培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第2版。

  V.题型示例

  一、名词解释

  1.自然地理学2.土壤剖面3.大气污染4.化学需氧量

  二、填空题

  1.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大气污染可以类型可以分为煤炭型、石油型、

  、特殊型。

  三、简答题

  1.简述生物圈的基本结构。

  2.简述局地环流的类型。

  3.简述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

  4.简述土壤污染发生的类型。

  四、论述题

  1.试论述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试述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

  五、分析题

  1.请运用相关地理学知识,分析洋面封冻所产生的环境效应。

  六、计算题(可以使用计算器)

  向一条河流稳定排放污水,污水量q=0.15m3/s,BOD5浓度为30mg/L,河流流量Q=5.5m3/s,流速ux=0.3m/s,BOD5本底浓度为0.5mg/L,BOD5的衰减速度常数K=0.2d-1,纵向弥散系数Dx=10m2/s,试求排放点下游20km处的BOD5浓度(忽略纵向弥散作用)。

上一篇:2022东莞理工学院专升本考试科目有哪些?考试大纲内容是什么? 下一篇:2022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专升本考试科目有哪些?考试大纲内容是什么?包含退役士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