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2021河北专接本考试的政治考试大纲,大家都知道哪些知识点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哪些只需要了解吗?下面我们跟着官方给出的2021河北专接本政治模拟试题一起来练一练吧!
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政治模拟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每小题1分,共30分)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谁优谁劣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的变革,它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其关键就在于()
A.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B.物质第一性的观点C.矛盾运动的观点D.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3.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4.王夫之认为:“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待动之极而后静,待静之极而后动。”这一命题的观点属于()
A.辩证法B.相对主义C.形而上学D.先验论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的错误是()
A.否认时空的客观性B.否认时空的可变动性C.否认时空的绝对性D.否认时空的无限性
6.“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一论断是()
A.主张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B.把意识同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D.揭示意识起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7.“怒则伤肝,喜则伤心,忧则伤肺。”这句话表明()
A.意识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动性B.意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意识可以脱离客观规律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8.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10.苹果、葡萄、橘子等与水果的关系属于()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1.有人提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认为科学研究应只研究必然性,不研究偶然性。从哲学上看,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庸俗进化论观点
12.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C.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1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14.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A.概念B.表象C.知觉D.感觉
15.下列说法中,强调全面看问题的是()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16.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对经济基础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是()
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C.艺术D.哲学
1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18.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
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19.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人可以()
A.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改变社会发展规律D.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
20.“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
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唯物史观观点
2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群众路线C.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
A.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改革B.开放C.稳定D.发展
2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共产主义高级阶段C.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D.社会主义低级阶段
25.关于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社会安定B.共同富裕C.人民幸福D.全面小康
26.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其中,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是()
A.协调B.开放C.创新D.绿色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的层面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诣B.国家、社会、公民
C.自由、平等、公正、法治D.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8.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更好的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是()
A.政治安全B.经济安全C.人民安全D.军事、文化、社会安全
2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起根本保证作用的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全面深化改革C.全面依法治国D.全面从严治党
30.2019年11月5日至10日,中国在举办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A.杭州B.厦门C.上海D.北京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这些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1.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
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C.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D.事不必难,知难不难
3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A.保持事物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33.唯心史观的错误在于()
A.否认阶级斗争B.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D.没有找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经济根源
34.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那么关于中国梦()
A.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C.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D.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35.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A.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B.好的国家治理体系可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C.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D.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备国家治理能力就一定越强
第二部分:主观题
三、论述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本题18分)
36.试述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与其理论基础以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4分,共42分)
37.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一直以为地球上的海、陆、空是无穷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
材料2: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人们开始认识到我们现在所持有的生活态度、经济模式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我们需要为子孙后代计划,为他们预留生存空间。如今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问题:(1)根据材料1,从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来分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的说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结合材料2,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
38.材料1:1985年3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阐述道:“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材料2:中国的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美好的目标就在前面,风险和考验也摆在我们面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必须一鼓作气、坚定不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问题:(1)根据材料1,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依据材料2,谈谈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39.材料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同时,世界仍很不安宁,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材料2: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谋求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
问题:(1)根据材料1,谈谈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表现。
(2)依据材料2,谈谈如何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A 5.B 6.D 7.D 8.C 9.A 10.A
11.B 12.A 13.D 14.B 15.A 16.A 17.C 18.D 19.D 20.D
21.C 22.B 23.D 24.A 25.C 26.A 27.B 28.C 29.D 30.C
|
二、多项选择题
31.ACD 32.ABC 33.BCD 34.ABCD
|
三、论述题
35.ABC
|
36.参考答案:
群众观点就是人民至上的观点。主要有四个方面内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运用。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又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理论基础的。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哲学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精神条件)。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决策的基础,是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
四、材料分析题
37.参考答案:
(1)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地估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而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材料1中之所以会发生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的现象,是因为人类没有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要尊重客观规律,否则就会产生不好的结果。材料1的现象正说明了这一点。
(2)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正确的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则对实践产生消极作用甚至破坏性作用,使实践失败。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最终通过群众的实践才能实现。
实践决定认识。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展,现实让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生活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具有改善作用,必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38.参考答案:
(1)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
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2)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39.参考答案: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孕育新突破。
(2)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始终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要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还要把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