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
地区
栏目
大纲

2020年绵阳师范学院专升本接收专业《汉语言文学》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20/06/02 16:33:26 阅读量:2718

热点: 绵阳师范学院专升本

2020年绵阳师范学院专升本接收专业汉语言文学考试大纲已经公布啦,准备报考绵阳师范学院2020年四川专升本考生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大纲内容吧。

 

绵阳师范学院专升本接收专业考试大纲

本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

代码

050101

专业课考试要求

专业(一)

课程名

参考教材

涉及章节

文学理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1-6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5-8

现代汉语》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6

大纲要求:

一 文学理论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根源

理解内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创立的历史条件与思想根源。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划时代贡献

记忆内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理解内容: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的具体内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

记忆内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主要内涵。

理解内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

记忆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

理解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发展的背景。

第三节  关于文学队伍建设的理论

理解内容:关于文学理论队伍的要求。

第二编 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

第一节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

记忆内容:意识形态的界定;文学社会意识形态性的特征。

理解内容:意识形态的溯源。

第二节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

记忆内容:文学审美性的特征。

理解内容:文学审美性的特征

第三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理解内容:作为语言媒介的文学的特点。

第四章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第一节  文学的价值

记忆内容:文学价值的多样性与主导价值。

理解内容:文学的真、善、美价值。

应用内容:文学的真、善、美价值。

第二节  文学的功能

理解内容:文学功能的整体性;文学的主导功能。 

第三编 文学活动的构成

第五章 文学创作

第一节  文学创作过程

记忆内容:创作动因;艺术构思;

应用内容:素材积累阶段;艺术构思阶段;语言传达阶段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记忆内容:艺术直觉;艺术想象;艺术理解。

理解内容:艺术情感;艺术直觉;艺术想象;艺术理解。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

理解内容:作家的生活体验与创作的关系;作家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修养与创作的关系;作家的创作个性、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第六章 文学作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语言

记忆内容:文学语言的特征。

理解内容: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

应用内容:文学语言的运用特征。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形象

记忆内容:文学形象的概念;文学形象的特征。

理解内容:文学形象的特征;文学形象在作品中的表现。

第三节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记忆内容:文学象征的概念;文学象征的特征;文学意境的概念;文学意境的特征;文学典型的概念;文学典型的特征;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应用内容:文学象征在文本中的具体运用;文学意境特征的分析与运用;文学典型特征的分析与运用;

第四节  文学作品的意蕴

理解内容:文学作品的意蕴及其构成方式;文学作品意蕴的层次。 

记忆内容:文学作品意蕴的层次;文学作品意蕴的丰富性与系统性。 

第五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

记忆内容:文学体裁的含义和审美特性;文学体裁的功能;文学体裁的分类

理解内容:诗歌的基本特征;诗歌的分类;小说的基本特征;小说的分类:散文的基本特征;散文的分类;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戏剧文学的分类;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

 现代文学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

记忆内容:

1.文学革命

2.文学研究会

3.创造社

理解内容:

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2.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重要的文学社团。

第二章 鲁迅(一)

记忆内容:

1. 鲁迅的小说集及名称。

2.《呐喊》、《彷徨》的题材、主题与艺术成就。

理解内容:

1.阿Q人物形象分析、狂人形象分析。

2.《阿Q正传》、《狂人日记》的解读。

3.鲁迅小说的“看/被看”和“离去——归来——离去”的独特结构。

应用内容:

1. 分析国民劣根性的表现。

2. 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

 

第三章 小说(一)

 

记忆内容:

1.乡土小说

2.问题小说

3. 自叙传抒情小说

理解内容:

1. 了解问题小说形成及衰落的原因及概念。

2. 掌握乡土小说的概念及特点。

3. 掌握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

4.《沉沦》解读。

第五章  郭沫若

记忆内容:

1.“三个叛逆的女性”

2“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

理解内容:

1.《女神》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

2.郭沫若的历史剧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  新诗(一)

 

记忆内容:

1.《尝试集》

2.小诗

3.湖畔诗社

4.象征诗派

5. 新月诗派

6.“三美”为核心的新格律诗理论。

理解内容:

1.《尝试集》、小诗、湖畔诗人、新月诗派、象征诗派等知识及概念。

2.新月派的诗歌主张。

3.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创作。

4.《再别康桥》赏析。

5冯至的抒情诗。

第七章 散文(一)

理解内容:

1.周作人的散文。

2.冰心 朱自清的散文

 

 第八章  戏剧(一)

记忆内容:

1.文明新戏

2.爱美剧

3.小剧场运动

理解内容:

1.田汉的话剧特点。

2.丁西林的话剧创作。

 

  现代汉语

章  文字

记忆内容:

重要概念——文字、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理解内容:

1. 文字的性质、类型和作用、 汉字的特点、 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2. 汉字形体的演变。

3. 汉字笔顺的主要规律、 汉字的造字法、 形声字的组合方式。

4. 汉字整理的内容、 汉字的标准化。

应用内容:

1. 分析汉字的结构单位和结构方式。

2. 正确书写汉字、使用规范汉字。

章  词汇

记忆内容:

重要概念——语素、词、短语、词汇、词义、义项、多义词、基本义、转义、引申义、比喻义、单义词、同音词、义素、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词根、词缀、语义场、同义词、反义词、语境。

理解内容:

1. 语素、词、短语三者的关系。

2. 单音词与单纯词、复音词与合成词的关系、 合成词的构词方式。

3. 词义的性质和意义类型。

4. 多义词和同形同音词的区别。

5. 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反义词的类型。

6.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

7. 成语的特点及其运用、 成语和惯用语的区别、 歇后语的类型。

8. 词义发展变化的几种方式、 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应用内容:

1. 判断语素和词。

2. 分析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3. 分析义项和义素。

4. 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

5.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等)。

章  语法

记忆内容:

重要概念——语法、语法学、词法学、句子、句类、句型、单句、主谓句、非主谓句、复句、句群、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理解内容:

1. 语法的性质、句法成分。

2.划分词类的依据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3.各类实词的语法性质类别

4. 各类虚词的语法性质类别

5. 短语的类型。

6.补语的类型复杂的偏正结构

7.连谓句的特点、兼语句的特点、 双宾语句的特点、主谓谓语句的特点、“把”字句的特点、“被”字句的特点、存现句的特点、 变式句和省略句。

8. 常见的语法失误。

9. 复句的特征和类型、 紧缩句的特点。

应用内容:

1. 判断词性和正确用词。

2. 分析词的兼类与活用。

3. 形容词和动词的区别、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介词和动词的区

4. 结构助词“的”和语气词“的”的区别、 动态助词“了”和语气词“了”的区别、 语气词“啊”和叹词“啊”的区别、 连词“和”与介词“和”的区别。

5. 分析短语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多义短语、复杂短语的层次

6.宾语和补语的区别定语和状语的区别。

7.谓句和兼语的区别、兼语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区别、连谓句和紧缩句的区别。

8.单句分析及确定句型

9.多重复句的分析

10.识别和改正病句。

章  修辞

记忆内容:

重要概念——修辞、比喻 、比拟借代 、拈连 、夸张、双关、仿词、反语、婉曲、对偶、排比、层递、顶真、回环、对比、映衬、反复、设问、反问、设疑。

理解内容:

1.修辞和语境、 修辞的目的和任务修辞、语法、逻辑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词语的选择和锤炼(意义、色彩、声音)、词语的配合

3.各种句式的特点和句式选择的方法。

4. 比喻、 比拟、借代、拈连、夸张的类型、作用、应注意的问题。

5. 双关、仿词、反语、婉曲、设疑的类型、作用、应注意的问题。

6. 对偶、排比、层递的类型、作用、应注意的问题、顶真和回环的作用。

7. 对比、映衬、反复的类型、作用、应注意的问题、设问、反问的类型、应注意的问题。

8.辞格的连用、辞格的兼用、辞格的套用。

9.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

10.书面语体的四种类型

应用内容:

1. 在同义句式中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佳句式。

2.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借代和借喻的区别、语义双关和借喻的区别、排比和对偶的区别、层递和排比的区别、回环和顶真的区别、对比和对偶的区别、映衬和对比的区别、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反问和设问的区别。

3. 运用修辞理论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

专业(二)

课程名

参考教材

涉及章节

《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8年版

1-5单元

《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8

大纲要求:

  古代汉语

一单元

文选:

1、《郑伯克段於鄢》

(1)识记:《左传》的作者、性质以及历代注解情况;

(2)理解:①常用词:寤、亟、岩、佗、城、国、厌、图、毙、鄙、贰、厚、暱、完、启、封、羹、阙、施、锡;②句式及其他:惊姜氏、佗邑唯命、参国之一、何厌之有、为之所、生民心、夫人将启之、公赐之食、何谓、何患、隧而相见、是之谓;

2、《齐桓公伐楚》

理解: ①常用词:处、风、虞、涉、履、共、徵、次、如、徼、社、稷、绥、池;②句式及其他:不虞君之涉吾地也、寡人是徵、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3、《宫之奇谏假道》

理解:①常用词:假、辅、车、享、冯;②句式及其他:虞虢之谓、将虢是灭、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惟德是辅

4、《烛之武退秦师》

理解: ①常用词:军、东道主、行李、微、去;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焉用亡郑以陪邻、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5、《晋灵公不君》

理解: ①常用词:孰、靡、鲜、骤、贼、趋、搏、田、舍、饿、病、宦、竟、反、诒、书法;②句式及其他:莫之继、晋侯饮赵盾酒、提弥明死之、为之箪食与肉、我之谓、书法不隐;

6、《齐晋鞌之战》

理解: ①常用词:陈、介、殷、险、殿、集、擐、即、援、败绩、越、奉、属当、摄、任、劝;②句式及其他: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於矢、师之耳目,在吾旗鼓、三周华不住、从左右皆肘之、故不能推车而及、有一於此,将为戮乎、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通论:

    1、怎样查字典辞书

    (1)识记:①字典辞书的三种编排方式;②《康熙字典》的主编、部首、收字、体例、失误;③《说文解字》的作者、部首、收字、性质、体例、性质;《说文》四大家的名称及代表著作;④《经传释词》的作者、编排方式;⑤《词诠》的作者、编排方式;⑥《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性质;⑦《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的部首;

(2)理解: ①《辞源》、《辞海》的差异;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特点。

2、古今词义的异同:

    (1)理解:该、抢、找、劝、给、再的古今差异;

    (2)掌握:能从词义扩大、缩小、转移的角度辨析词义的古今演变情况。

3、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1)识记:偏义复词、连绵词;

    (2)理解:“畏”与“惧”、“能”与“得”的异同;

    掌握:能辨析常见同义词的异同;

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识记:本义、引申义;

    (2) 理解:向、引、发、解、责、习的本义;引申的几种方式;

    (3)掌握:能分析常见词的本义并能大体理清其引申脉络。

 

二单元

    文选:

1、《冯谖客孟尝君》

(1)识记:《战国策》的编者、性质、历代注解者;

(2)理解: ①常用词:存、属、草具、揭、过、亲、责、愦、约车、之、下陈、就、顾、币、固、赍、文、服、谢、被、介;②句式及其他:客何好、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之、孟尝君客我、先生不羞、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未得高枕而卧、西游于梁、梁王虚上位、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2、《赵威后问齐使》

理解: ①常用词:问、岁、哀、振、息、王;②句式及其他:有衣者亦衣、何以至今不业也、何为至今不杀乎;

3、《鲁仲连义不帝秦》

理解: ①常用词:益、诚、适、绍介、上、赴、好、即;②句式及其他: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卒为天下笑、十人而从一人、鄂侯争之急、辨之疾、子将何以待吾君、设北面于南方、鲁仲连辞让者三;

4、《触龙说赵太后》

理解: ①常用词:质、走、少、息、肖、怜、恣;②句式及其他:日食饮得无衰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赵主之子孙侯者、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通论:

    1、汉字的构造

(1)识记: ①“六书”的名称与顺序;②许慎“六书”的定义;

(2)理解:四体二用;三书说

(3)掌握:①分析汉字的结构;②分析形声字的结构;

2、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1)识记: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2)理解:古今字与通假字、通假字与假借字、古今字与异体字的区别

(3)掌握:分析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第三单元

文选:

1、《先进》

(1)识记:《论语》的编者、内容、性质、注解的情况;

(2)理解:①常用词:诸、兼人、居、社、因之、饥馑、方、如、撰、莫、与;②句式及其他: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毋吾以也、不吾知也、何如、端章甫、冠者、风呼舞雩;

2、《季氏》

理解: ①常用词:事、陈、列、危、颠、柙、疾、辞、家、相、萧墙;②句式及其他:无乃尔是过与、是社稷之臣也、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修文德以来之、即来之,则安之;

3、《阳货》

理解: ①常用词:归、时、知、与;②句式及其他:阳货欲见孔子、怀其宝而迷其邦、岁不我与;

4、《微子》

理解: ①常用词:耦、津、辍、荷、勤、植、则;②句式及其他:谁以易之、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通论:

1、判断句,也字

(1)理解: ①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②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③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④“是”的语法功能;⑤语气词“也”的语法功能

(2)掌握: ①能够判定古代汉语的判断句;②能够判定古代汉语判断句的活用功能;

2、叙述句,矣字,焉字;

(1)理解: ①双宾语句式;②宾语前置的几种条件;③古代汉语动量表示法的特点;④古代汉语被动句式的几种形式;⑤语气词“矣”、“焉”的语法功能;

(2)掌握: ①能判定双宾语句式;②能分析古书中的宾语前置现象;③能辨别古书中的被动句式;

3、否定句,否定词

理解: ①不与弗、毋与勿的区别;②“未”、“否”、“非”、“无”“莫”的语法功能;③“非”表假设的功能;

4.疑问句,疑问词

理解: ①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的语法功能;②几种反问的习惯说法;

 

第四单元

    文选:

1、《齐桓晋文之事》

(1)识记:《孟子》的注解情况;

(2)理解: ①常用词:道、保、觳觫、然则、爱、褊小、庖厨、忖度、秋毫、钧、挟、刑、妻子、权、甲兵、构怨、肥甘、轻暖、朝、莅、罔、救、赡、时、数、树、谨、庠序、申、颁、戴②句式及其他: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何由、不识有诸、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牛何之、牛羊何择焉、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放辟邪侈、然而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不王者,未之有也

2、《夫子当路于齐》

理解: ①常用词:诚、曾、艴然、先子、当、莫非、乘势、鍿基、憔悴、 ②句式及其他:犹未洽于天下、今言王若易然、地不改辟、莫之能御、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疏于此时者也、速于置邮而传命、故事半之人,功必倍之                     

3、《许行》

理解: ①常用词:氓、捆、爨、树艺、任、秋阳、暴、膺、贾;②句式及其他:踵门、衣褐、饔飧而治、厉民而以自养、奚冠、奚为不自织、以铁耕、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劳之来之,匡之直之、振德之、大哉,尧之为君、未能或之先也、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子是之学、莫之或欺;

    通论:

1、词类的活用

(1)识记: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理解: ①动词、名词、形容词活用的几种形式;②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③名词作状语的几种情况;

(3)掌握:能分析古书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2、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1)理解: ①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的语法功能;②“者”、“所”的语法功能;

    (2)掌握:能结合古文的实例分析以上代词;

 

第五单元

    文选:

1、《北冥有鱼》

理解: ①常用词:怒、扶摇、决、抢、控、莽苍、果然、年、特、修、绝、适、②句式及其他:南冥者,天池也、莫之夭阏、奚以之久万里而南为、彼且奚适也、彼且恶乎待哉;

2、《百川灌河》

理解: ①常用词:涘、渚、望洋、殆;②句式及其他:秋水时至、不辩牛马、莫己若、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见笑于大方之家;

3、《胠箧》

理解: ①常用词:摄、缄、滕、符玺、权衡、斧钺、绝、钳、攘弃、玄同、 ②句式及其他:为守备、然则向之所谓知者、掷玉毁珠、擢乱六律,铄绝竽瑟、掊斗折衡、殚残天下之圣法、而天下始人含其聪。

4、《察传》

理解: ①常用词:察、审、草莽、溉汲、史记、涉、类、是、非、经、缘;②句式及其他: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得失之节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然则何以慎。

    通论:

1、连词,介词

(1)理解: ①连词“而”、“以”、“则”的语法功能;②介词“以”、“於”、“为”、“之”的语法功能;

(2)掌握:能结合古文的实例分析连词、介词的具体用法;

2、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1)理解: ①句首句中语气词“夫”、“其”、“惟”的语法功②词头,词尾“有”、“其”、“言”、“于”“薄”“然”、“尔”、“乎”的用法;

(2)掌握:能结合古文的实例分析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的用法;

二 古代文学

第一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

第二章  山水田园诗派

第三章  边塞诗派

第四章  李白

第五章  杜甫   

第六章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第七章  韩愈、柳宗元和古文运动

 

第二编  宋代文学

第一章  欧阳修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第二章  北宋前期的词

第三章  苏轼

第四章  北宋后期的诗词

第五章  南宋前期的文学

第六章  陆游

第七章  辛弃疾

第八章  南宋后期文学

 

第三编  金元文学

第一章  金元诗文

第二章  元代散曲

第三章  元杂剧的形成及其体制

第四章  关汉卿

第五章  西厢记

第六章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和作品

第七章  南戏的兴起及《琵琶记》

 

第四编  明代文学

第一章  明代诗文与散曲

第二章  《三国演义》

第三章  《水浒传》

第四章  《西游记》

第五章  《金瓶梅》和明代中后期小说

第六章  明代戏剧

第七章  汤显祖

 

第五编  清代文学

第一章  清初戏曲

第二章  《长生殿》

第三章  《桃花扇》

第四章  《聊斋志异》

第五章  《儒林外史》

第六章  《红楼梦》

 

学院

意见

 

 

专业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教学副院长意见:

年  月  日

 

 

学院院长意见(盖章):  

年  月  日

 

以上易学仕老师给考生整理的内容,了解更多四川专升本考试资讯,请关注易学仕在线!

 

推荐阅读:

绵阳师范学院2020年选拔优秀应届专科毕业生升入本科阶段学习的招生简章

上一篇:2020年绵阳师范学院专升本接收专业《环境设计》考试大纲 下一篇:2020年绵阳师范学院专升本接收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考试大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