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
地区
栏目
招生院校

实施“改一强二兴三”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7/03/08 00:00:00 阅读量:1292

 实体经济是台州赶超发展的坚实基础。联动推进产业、企业和平台发展,促进覆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实体经济蓬勃发展,是台州今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两会期间,围绕“改一强二兴三”这一话题,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如何转型升级农业
    “台州是省内的农业大市,近年来通过创新农作制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品牌农业等举措,使现代农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亟需解决。”市人大代表、三门县浦坝港镇党委书记张一冰说。
    张一冰表示,着眼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下阶段有关部门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现代农业“三区三园一体”建设,完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将现代农业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融合发展。
    市政协委员、临海农商银行秘书林咸刚认为,农产品品牌是拓展产品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扩大产业规模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近年来,我市注重农业品牌化建设,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发展瓶颈依然存在,有待进一步深入实施。”
    林咸刚建议,一方面要完善品牌保护机制,加强已有品牌农产品的保护;另一方面应充分挖掘农产品的品牌内涵,加强农产品附加值提升,“此外,还应建立绿色智慧农业发展机制,加强品牌农产品的培育,并通过成立农产品协会、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农产品交易网站、培养农产品代理人、农村经纪人等举措,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平台建设。”

    如何做强先进制造业
    市人大代表、杰克控股集团董事长阮福德说,工业是台州实体经济的核心,工业强则台州强,“台州要实现裂变发展、赶超发展,必须在先进制造业上下功夫、做文章。”
    阮福德表示,这包括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台州行动计划,着力打造通用航空产业集群、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汽车新能源产业集群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促进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中生有、有中生优”。要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加快模具、泵与电机、缝制设备、休闲用品等传统产业转型提升。深化国际产业合作,推动台州制造走出去、引进来。
    市政协委员、台州学院党委副书记冯尚申说,台州要做强先进制造,人才是关键,“台州学院作为本地高校,已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解决工业企业的科研问题,为企业输送应用型人才。”
     冯尚申表示,目前,台州学院组建了8个服务地方的平台,包括先进制造技术服务平台、绿色医药化工服务平台等,都与本土的工业产业相契合,“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把这些服务平台做深、做实,使其更好地服务企业。同时,充分发挥高校特色,更多地去解决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如何壮大第三产业
    “壮大服务经济,大力振兴第三产业。必须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构建完善与台州制造相融合、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市人大代表、天台县发改局局长陈少瑜说。
     陈少瑜表示,服务业已成为台州第一大产业,今后要继续保持下去,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政府要加快专业市场提档升级,发展高端商贸业,重振台州会展业雄风。”陈少瑜说,还应发展壮大金融业,加快台州基金创新园区建设,优化金融生态,打造现代金融产业体系。
    当下,大众旅游时代来临,做好全域旅游顶层规划设计,梳理谋划一批凸显区域特色的大项目、好项目,是台州旅游业今后的目标。对此,市政协委员、民进椒江区委会主委楼祖民带来了自己的建议。
    “台州沿海从北至南,有以传承和弘扬海疆文化为主要特征的蛇蟠岛、桃渚古城、头门岛、一江山岛、大陈岛、松门、石塘、长屿峒天、洋屿、大鹿岛等,各自相距十几公里,是一条难得的‘海疆文化游珍珠链’。”楼祖民说,“建议市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主动协调各方关系,把打造一条台州海疆文化黄金旅游线,作为建设‘山海水城’的重要内容。”
    楼祖民认为,应该把旅游开发的目光盯住海洋,让外来的游客在台州多留几日,旅游产业才能有长足发展。 

                                                                                                            (载于2017年3月28日《台州日报》第三版)

上一篇:2016年湖州师范学院专升本投档线公布 下一篇:2017年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专升本招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