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03 17:16:08 来源:易学仕专升本网 阅读量:1285
摘要:(1)改革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1.总体目标 分析我国现有本科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对照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的三大特点(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借鉴教育部第一
(1)改革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1.总体目标
分析我国现有本科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对照“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的三大特点(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借鉴教育部第一批审批“卓越工程师计划”院校的先进经验,依托行业优势,研究企业通用人才认定标准,探索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带动专业建设、改革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形成特色鲜明的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2.改革培养要求
按着国际工程教育理论(CDIO)所倡导的四大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注重产学研合作、以项目设计为导向、特色核心课为基础、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基础之上,制定符合专业定位的专业培养方案。
(1)在制定培养方案过程中,根据CDIO能力大纲的要求,充分体现如下四大特点:工程基础知识能力、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系统工程能力。
(2)制定三个体系:根据知识和能力要求,制定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课外培养体系,使三个体系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程中。
(3)递进四层实践:实验、课设、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四个实践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项目教学、案例教学、问题驱动、产学研合作,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5)坚持持续改进:针对专业需求、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坚持持续改进。
(2)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改革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论课教学体系、实践课教学体系、课外培养体系的建设。
2.制定课程负责人制度,根据课程特点,对课程进行分类,以专业建设团队和教研室为依托,设立课程建设指导小组,由课程负责人负责相应的课程建设和课程小组队伍的建设,通过规范程序选聘相应课程的任课老师。
3.完善课程大纲和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大纲、课程标准和考试评价标准。
4.根据专业的特点,组织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在第一线从事过开发的教师,按照“侧重基础、兼顾全局,发扬优势、保持特色”的原则,精心组织和编写案例丰富、实践性强的教材。
5.根据工程人才能力培养要求,进一步优化实践课教学体系,合并一些内容关联紧密的实践课,增加一些综合性的实践课程。
6.优化课外培养体系,增加一些综合素质培养的课外培养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软件工程师认证考试”。
(3)改革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
分析企业工作流程,虚拟企业相关活动并渗透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适当地增加一些“企业元素”(例如:团队合作、成果分享、绩效考核等),情境开发过程,从而,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实现CDIO所倡导的“做中学”理念。
1.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真刀真枪”的完成实践项目,即强调实验题目的真实性。
2.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法等各种教改:在教学内容上保证知识的先进性;在教学方法上保证工程关联性(例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问题驱动等);在教学手段上保证有效性;在考试方法上保证科学性,制定确实可行的理论课测试和实践测试规范。
3.实现“企业化模式”管理: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模拟企业管理方式成立“学生虚拟团队”,该组织形式始终贯穿与整个大学期间的教学和实践各个环节。
4.成立“校企工程师专业组”, 吸收和消化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实现共同设计、组织和实施校内的课程设计。
5.利用信息工程系各类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开展“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业务拓展能力。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高校和企业联合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教学计划设计学生一年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4)教学团队建设
1.在专业建设中,制定并实行“以老带青、以师带徒、以工带教”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让每个青年教师都有一个老教师或企业工程师进行跟踪指导和培养。
2.制定具有倾向性的师资管理和激励政策,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建设,提高个人理论和实践水平提供组织层面上的保证。
3.鼓励青年教师制定好“个人职业生涯五年规划”,攻读博士学位,参加各种形式的课程进修、科研项目和学术会议,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还给与专业团队提供一定的资金,让年轻教师有机会到企业参与实际项目开发,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4.鼓励年轻教师组建符合专业发展的“创新工作室”,每个“创新工作室”有若干名学生参加,以此为依托培养学生进行创业创新活动。
(5)培养机制
1.由于个人的职业取向和成绩等差异性,我们将确定一个灵活的N+x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特点、职业规划、就业城市倾向,学习成绩差异等多种因素,可以利用课程置换,选择灵活的N+x模式,使一部分学生N年在学校知识学习、x年在企业工程实践(例如:有的学生参与3+1模式,有的学生参与3.5+0.5模式)。
2.利用多年与企业合作的良好关系,挑选信誉好的企业共同组建“企业合作委员会”,与联盟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联合培养计划。
3.对学生适度实行“虚拟企业化管理”,让学生们从入校开始,就组建若干个“学生虚拟团队”,不管在课堂教学上、实践教学上,还是在学生日常管理方面,都将以学生虚拟团队的方式进行管理,使学生提前体验“企业文化”和“社会压力”,培养具备“社会人”的综合素质。
4.实施“学校教师/企业工程师”互派机制
为了保证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本专业将与企业合作联盟共同制定“学校教师/企业工程师”制度,定期让企业工程师到学校来进行实践课程研讨,共同设计“课程设计项目”,定期让教师到企业去参与企业开发项目,提高教师的工程技术经验和能力。
操作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