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
地区
栏目
大纲

2017年云南省普通专升本《针灸推拿学综合》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18/01/24 17:03:38 阅读量:2652

一、基本内容

 

针灸推拿学综合考试,根据专科教学实际和升入本科的继续学习的基本要求制定,基本内容是《中医学基础》(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经络腧穴学》中的主要内容。主要考核学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四诊要点、经络腧穴和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程度及应用中医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其他临床课程打好基础。

 

二、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的考试方式。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试题难易程度分布

 

较易试题 约占50%

 

中等试题 约占30%

 

较难试题 约占20%

 

四、试题及题型分值分布

 

单选题(60题,每题1分) 60分,占40%

 

多选题(30题每题1分) 30分,占20%

 

简答题(6题,每题5分) 30分,占20%

 

论述题(3题,每题10分) 30分,占20%

 

(备注:中医学基础部分占30%,正常人体解剖学占30%,经络腧穴学占40%。)

 

五、内容比例

 

掌握内容 约占50%

 

熟悉内容 约占35%

 

了解内容 约占15%

 

六、参考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孙广仁。

 

《中医诊断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朱文锋。

 

《正常人体解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严振国,杨茂有。

 

《经络腧穴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沈雪勇。

 

七、考试内容及要求

 

《中医学基础》

 

《中医学基础》属于中医类的专业基础课。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奠定学习其他中医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中医学的哲学基本理论,即阴阳五行学说。

 

2.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中的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发病、病机、四诊防治原则和辩证等主要内容。

 

3.了解中医学的发展史。

 

(二)能力目标

 

1. 掌握中医学认识疾病、防治疾病的思路。

 

2. 掌握应用中国古代哲学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医学问题,掌握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的生理功能及主要病理表现,掌握疾病的基本病因、发病、病机及预防、治疗原则。

 

3. 识记中医学基本概念的确切含义、中医学的基础知识、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具体内容,并深入理解其原理,做到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增强对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

 

第一章 绪 论

 

1.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熟悉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

 

3.了解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在发展过程中的代表著作、代表医家。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气一元论】

 

1.掌握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气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质;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气是自然界物质相互感应的中介;气化。

 

2. 熟悉气的基本概念。

 

3.了解气一元论在中医学的应用。

 

说明生命过程中的物质和运动性;说明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阴阳学说】

 

1.掌握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关系。

 

2.熟悉阴阳的基本概念。

 

3.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防治——养生防病,必适阴阳,治疗疾病,必平阴阳。

 

【五行学说】

 

1.掌握五行的特性及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2.掌握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

 

相生、相克的含义、规律关系;相生、相克的异常——母子相及、乘侮规律。

 

3. 熟悉五材、五行的概念。

 

4.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认识人体脏腑组织结构分属五行,并阐明五行与五脏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三章 藏 象

 

【概 念】

 

1. 掌握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和特性,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分类及其主要区别。

 

2. 熟悉藏象的概念和藏象学说的特点。

 

3. 了解藏象学说的含义和藏象学说的形成。

 

【五 脏】

 

1.心(心包络)。

 

掌握心主血脉的含义及机理;掌握心主神明的含义及机理;了解心在志、在液、在体、在窍、其华的内容;熟悉心包络的含义、功能。

 

2.肺。

 

掌握肺主气的生理作用;掌握肺主宣发、肃降,肺主通调水道的生理作用;掌握肺朝百脉的生理作用;熟悉肺为娇藏、华盖的含义;了解肺在志、在液、在体、在窍、其华的内容。

 

3.脾。

 

掌握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脾主统血的生理作用;掌握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的概念;了解脾在志、在液、在体、在窍、其华的内容。

 

4.肝。

 

掌握肝主疏泄、肝主藏血的生理作用;了解肝在志、在液、在体、在窍、其华的内容。

 

5.肾。

 

掌握肾藏精、肾主水、肾主纳气的生理作用;掌握肾为先天之本的概念;了解肾在志、在液、在窍、其华的内容。

 

6.命门。

 

了解命门的概念;熟悉命门的生理作用。

 

【六 腑】

 

1.掌握六腑的转化过程,掌握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

 

2.熟悉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功能特点。

 

【奇恒之腑】

 

1.掌握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了解奇恒之腑与五脏的关系。

 

【脏腑之间的关系】

 

1.掌握心与肾、肺与肾、脾与肾、肝与肾、脾与肾之间的关系。

 

2.熟悉脏与腑的表里关系,熟悉脏与腑之间的传导化物关系。

 

第四章 气、血、津、液

 

【概 论】

 

熟悉气、血、津、液的阴阳属性。

 

【气】

 

1.掌握气的基本概念,掌握气的生成、气的生理功能,掌握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生成,分布及其生理功能。

 

2.熟悉气的运动、基本形式。

 

【血】

 

1.掌握血的生成、运行及其生理功能。

 

2.熟悉血的概念。

 

【津 液】

 

1.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津与液的区别。

 

2.熟悉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熟悉津液的生理功能。

 

第五章 经 络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1.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

 

2.了解经络的概念。

 

【十二经脉】

 

1.掌握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2.熟悉十二经脉与脏腑的属络关系。

 

3.了解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规律。

 

【奇经八脉】

 

1.熟悉奇经八脉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熟悉督、任、冲、带脉的循行特点及各自的生理功能。

 

第六章 病 因

 

【外感病因】

 

1.掌握六气、六淫概念,掌握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掌握风、寒、暑、湿、燥、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2.熟悉疠气的概念及其致病特点。

 

3.了解疠气流行的因素。

 

【内伤病因】

 

1.掌握七情的致病特点。

 

2.了解内伤七情的概念,了解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概念。

 

【病理性病因】

 

1.掌握痰饮、瘀血的概念,掌握瘀血的致病特点。

 

2.了解痰饮的形成及致病特点。

 

第七章 病 机

 

【发病机理与类型】

 

1.掌握发病、病机的概念,掌握正、邪的概念及发病的机理。

 

2.了解发病的类型。

 

【基本病机】

 

1.邪正盛衰。

 

掌握邪正盛衰的概念;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了解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关系。

 

2.阴阳失调。

 

掌握阴阳失调的病机规律:阴阳盛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转化、阴阳亡失;了解阴阳失调的概念。

 

3.气血津液代谢失常。

 

掌握气机失调的病机;掌握了解血的失常病机规律:血虚、血瘀、血热;了解气血互根功能失常;了解津液代谢失常的病机规律。

 

第八章 四 诊

 

【望 诊】

 

1.望全身情况。

 

望神: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熟悉癫病、狂病、痫病的表现特点;了解望神的临床意义。

 

望色:掌握无色主病的临床意义;熟悉常色的特点及临床意义;了解望色的临床意义。

 

望形体:掌握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意义。

 

望姿态:掌握动静姿态的临床意义。

 

2.望局部情况。

 

望头与发:掌握囟门、头发异常的临床意义。

 

望目:熟悉五轮学说;了解目神异常的临床意义。

 

望鼻:掌握鼻内分泌物异常的临床意义。

 

望耳:熟悉耳的色泽异常的临床意义。

 

望口唇:掌握口唇颜色、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望齿、龈:熟悉齿、龈异常的临床意义。

 

望咽喉:掌握咽喉异常的临床意义。

 

望皮肤:掌握斑疹、疮疡的临床表现及意义;熟悉水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望排出物:掌握痰、呕吐物和二便的临床意义。

 

3.舌。

 

掌握正常舌象的临床特点及意义,病理舌色、舌形、舌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病理苔质、苔色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舌诊的临床意义;熟悉舌与脏腑的关系;了解望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4.望小儿指纹。

 

掌握病理小儿指纹的临床特点及意义;熟悉小儿指纹三关分部;了解小儿指纹望诊方法。

 

【闻 诊】

 

1.听声音。

 

发声:掌握暴哑的临床意义。

 

语言:掌握谵语、郑声、独语的临床表现及意义;熟悉狂证、癫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呼吸:掌握喘、哮、短气、少气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咳嗽:掌握咳嗽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呕吐:了解呕吐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呃逆与嗳气:了解呃逆与嗳气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太息:掌握太息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嗅气味。

 

掌握异常痰涕气味、口鼻气味、二便气味的临床表现及意义;熟悉异常病室之气味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了解异常血汗之气味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问 诊】

 

1.问诊的重要意义。

 

了解问诊的重要意义。

 

2.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熟悉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问诊的主要内容。

 

了解问诊的问一般情况:熟悉问诊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掌握问诊的问现在症状。

 

问寒热:掌握恶寒发热的常见类型及临床意义;掌握壮热、潮热、低热的临床意义;熟悉但寒不热、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了解问寒热的意义。

 

问汗:掌握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熟悉手足心汗、半身汗的临床意义;了解头汗的临床意义。

 

问头身:掌握头痛的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熟悉四肢痛的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了解身痛的临床意义。

 

问胸腹:掌握腹痛、胁部疼痛的临床意义;熟悉胸部疼痛的临床意义;了解脘腹部疼痛的临床意义。

 

问饮食口味:掌握口渴与饮水的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不欲食、善饥多食、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熟悉厌食、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了解偏嗜食物的临床意义。

 

问二便:掌握大便的便次异常、便质异常的临床意义;掌握小便尿量异常、尿次异常的临床意义;熟悉大便排便感异常、小便排便感异常的临床意义;了解问二便的意义。

 

问睡眠:掌握失眠、嗜睡的主要病机。

 

问耳鸣、耳聋:了解耳鸣、耳聋的主要病机。

 

问妇女病:掌握月经经期异常、经量异常的临床意义;熟悉白带、赤带、赤白带的临床意义;了解问妇女病的意义。

 

问小儿病:熟悉问小儿病的常见病因病机。

 

【切 诊】

 

1.脉诊。

 

脉诊的意义:熟悉脉诊的意义。

 

脉诊的部位和脏腑分配:掌握脉诊的部位;熟悉脉诊与脏腑分配关系;了解独取寸口脉的理论。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脉诊的方法;熟悉脉诊的注意事项;了解脉诊的步骤。

 

正常脉象:掌握平脉的特点;熟悉脉象与内在因素的关系;了解脉象与外在因素的关系。

 

常见脉象:掌握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实脉的脉象特点及主病;熟悉滑脉、涩脉、洪脉、紧脉、弦脉、细脉、濡脉、缓脉、促脉、结脉、代脉的脉象特点及主病;了解微脉、弱脉、芤脉、疾脉、长脉、短脉、散脉、革脉、牢脉、伏脉、动脉的脉象特点及主病。

 

相似脉及相兼脉:掌握浮脉与虚脉、沉脉与伏脉、迟脉与缓脉、数脉与滑脉、实脉与洪脉、细脉与濡脉、结脉、代脉、促脉的比较;熟悉脉证顺逆与从舍;了解相兼脉。

 

2.按诊。

 

掌握按肌肤、手足的临床意义;熟悉按脘腹的临床意义;了解按腧穴的临床意义。

 

第九章 辨 证

 

【八纲辨证】

 

1.概述。

 

掌握八纲的定义;熟悉八纲辨证中四对纲领的意义;了解八纲证候之间的联系。

 

2.表里辨证

 

掌握表证、里证的辨证要点;熟悉表证、里证的证候分析;了解表证、里证的联系。

 

3.寒热辨证

 

掌握寒证、热证的辨证要点;熟悉寒证、热症的证候分析;寒热错杂、转化及表里的关系;了解寒证、热证的真假鉴别。

 

4.虚实辨证

 

掌握虚证、实证的辨证要点;熟悉虚实的夹杂、转化及与表里寒热;的关系;了解虚证、实证的真假鉴别。

 

5.阴阳辨证

 

掌握阴证、阳证的范围概念;熟悉阴虚、阳虚的辨证要点;了解亡阴、亡阳的鉴别。

 

【气血津液辨证】

 

1.掌握气虚证、气陷证、气滞证、气逆证、血虚证、血瘀证的辨证要点。

 

2.熟悉血热证、血寒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两虚证的辨证要点。

 

3.了解气虚失血证、气随血脱证的辨证要点。

 

【脏腑辨证】

 

1.心与小肠病辨证

 

掌握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脉痹阻证、痰火扰心证的辨证要点;熟悉心火亢盛证、痰迷心窍证的辨证要点;了解心阳暴脱证、心火移于小肠证的辨证要点及心系病的基本病机。

 

2.肺与大肠病辨证

 

掌握肺气虚证、肺阴虚证、寒邪袭肺证、热邪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的辨证要点;熟悉痰浊阻肺证、大肠津亏证的辨证要点;了解肠虚滑泻证的辨证要点及肺系病的基本病机。

 

3.脾与胃病辨证

 

掌握脾不健运证、脾不统血证、脾阳虚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胃热证、胃寒证的辨证要点;熟悉中气下陷证、胃阴虚证、食滞胃脘证的辨证要点;了解脾系病的基本病机。

 

4.肝与胆病辨证

 

掌握肝气郁结证、肝火上炎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肝胆湿热证的辨证要点;熟悉肝血虚证、肝阴虚证、寒滞肝脉证的辨证要点;了解胆郁痰扰的辨证要点及肝系病的基本病机。

 

5.肾与膀胱病辨证。

 

掌握肾阳虚症、肾阴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不固证、肾不纳气证的辨证要点;熟悉膀胱湿热证的辨证要点;了解肾系病的基本病机。

 

6.脏腑兼病辨证。

 

掌握心脾两虚证、肝火犯肺证、肝胃不和证、肝脾不调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辨证要点;熟悉心肺气虚证、心肝血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肺肾阴虚证、脾肺气虚证的辨证要点;了解脏腑兼病的概念。

 

【六经辨证】

 

1.掌握六经辨证的概念。

 

2.熟悉六经病的传变。

 

3.了解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病机。

 

【卫气营血辨证】

 

1.掌握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

 

2.熟悉卫气营血病的传变。

 

3.了解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临床表现。

 

【三焦辨证】

 

1.掌握三焦辨证的概念。

 

2.熟悉三焦病证的传变。

 

3.了解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的临床表现。

 

第十章 防治原则

 

【预防】

 

1.掌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思想。

 

2.了解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具体措施。

 

【治则】

 

1.掌握中医治病的总则。

 

2.掌握正治与反治的含义、适应证及临床应用。

 

3.掌握调整阴阳的治疗原则,损其有余的临床应用,补其不足的临床应用。

 

4.掌握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含义及临床应用。

 

5.了解治标与治本的含义及其临床应用。

 

6.了解扶正与祛邪的含义及其临床应用。

 

《经络腧穴学》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系统掌握经络腧穴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现代研究成果,用以指导辨证施治,为临床实践打好基础。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经络腧穴的基本概念;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分布概况;经络腧穴的基本作用;腧穴的分类、特定穴、腧穴主治基本规律及腧穴的定位方法。

 

2.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掌握各经“是动则病…”,“是主…所生病”的概念。掌握常用腧穴定位、归经、主治及刺灸方法。

 

3.熟悉经络的临床应用,各经病候及奇经八脉的分布、病候、作用。

 

4.了解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及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

 

二、能力目标

 

要求系统掌握经络腧穴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常用穴定位、归经,功效、主治、刺灸法;熟悉常用穴位的常规配伍,熟悉常用经外奇穴定位、主治、刺灸法;并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辨证施治。

 

三、考试范围

 

(一)经络腧穴概论

 

1.掌握“经络”、“腧穴”、“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

 

2.掌握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分布概况。

 

3.掌握经络的作用、腧穴的作用、腧穴的主治规律。

 

4.掌握腧穴的分类,经穴、奇穴、阿是穴的概念及特点、各类

 

特定穴概念及各类特定穴特点。

 

5.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及骨度分寸、体表标志(固定标志、活

 

动标志)手指比量,简便取穴的概念、运用。

 

6.熟悉经络的临床应用。

 

(二)经络腧穴各论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11穴)

 

1.掌握经脉的循行, “是动则病…”,“是主肺所生病”的概念,掌握6个常用腧穴(中府 尺泽 孔最 列缺 太渊 少商)定位、归经、主治及刺灸方法。

 

2.熟悉手太阴经病候。

 

3.了解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20穴)

 

1.掌握经脉的循行,“是动则病”、“是主津所生病”的含义,掌握9个常用腧穴(商阳 三间 合谷 阳溪 手三里 曲池 臂臑 肩髃 迎香)定位、归经、主治及刺灸方法。

 

2.熟悉经脉病候。

 

3.了解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45穴)

 

1.掌握经脉的循行,“是动则病”、“是主血所生病”的含义。

 

2.掌握18个常用腧穴(承泣 四白 地仓 颊车 下关 头维 梁门 天枢 归来 伏兔 梁丘 足三里 上巨虚 下巨虚 丰隆 解溪 内庭 厉兑)定位、归经、主治及刺灸方法。

 

3.熟悉经脉病候。

 

4.了解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21穴)

 

1.掌握经脉的循行,“是动则病”、“是主脾所生病”的含义。

 

2.掌握9个常用腧穴(隐白 太白 公孙 三阴交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大横 大包)定位、归经、主治及刺灸方法。

 

3.熟悉经脉病候。

 

4.了解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

 

【手少阴经络与腧穴】(9穴)

 

1.掌握经脉的循行,“是动则病”、“是主心所生病”的含义。

 

2.掌握6个常用腧穴(极泉 少海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冲)定位、归经、主治及刺灸方法。

 

3.熟悉经脉病候。

 

4.了解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

 

【手太阳经络与腧穴】(19穴)

 

1.掌握经脉的循行,“是动则病”、“是主液所生病”的含义。

 

2.掌握9个常用腧穴(少泽 后溪 腕骨 养老 支正 肩贞 天宗 颧骨 听宫)定位、归经、主治及刺灸方法。

 

3.熟悉经脉病候。

 

4.了解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

 

【足太阳经络与腧穴】(67穴)

 

1.掌握经脉的循行,“是动则病”、“是主筋所生病”的含义。

 

2.掌握25个常用腧穴(晴明 攒竹 天柱 风门 肺俞 心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肾俞 大肠俞 膀胱俞 次髎 委中 膏肓 志室 秩边 承山 飞扬 昆仑 申脉 京骨 至阴)定位、归经、主治及刺灸方法。

 

3.熟悉经脉病候。

 

4.了解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27穴)

 

1.掌握经脉的循行,“是动则病”、“是主肾所生病”的含义。

 

2.掌握7个常用腧穴(涌泉 然谷 太溪 大钟 照海 复溜 俞府)定位、归经、主治及刺灸方法。

 

3.熟悉经脉病候。

 

4.了解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9穴)

 

1.掌握经脉的循行,“是动则病”、“是主脉所生病”的含义。

 

2.掌握7个常用腧穴(天池 曲泽 间使 内关 大陵 劳宫 中冲)定位、归经、主治及刺灸方法。

 

3.熟悉经脉病候。

 

4.了解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23穴)

 

1.掌握经脉的循行,“是动则病”、“是主气所生病”的含义。

 

2.掌握10个常用腧穴(关冲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天井 肩髎 翳风 耳门 丝竹空)定位、归经、主治及刺灸方法。

 

3.熟悉经脉病候。

 

4.了解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44穴)

 

1.掌握经脉的循行,“是动则病”、“是主骨所生病”的含义。

 

2.掌握21个常用腧穴(瞳子髎 听会 曲鬓 率谷 完骨 本神 阳白 头临泣 风池 肩井 日月 京门 带脉 环跳 风市 阳陵泉 光明 悬钟 丘墟 足临泣 足窍阴)定位、归经、主治及刺灸方法。

 

3.熟悉经脉病候。

 

4.了解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14穴)

 

1.掌握经脉的循行,“是动则病”、“是主肝所生病”的含义。

 

2.掌握8个常用腧穴(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蠡沟 曲泉 章门 期门)定位、归经、主治及刺灸方法。

 

3.熟悉经脉病候。

 

4.了解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

 

【督脉】(28穴)

 

1.掌握11常用腧穴(长强 腰阳关 命门 至阳 大椎 哑门

 

风府 百会 上星 素髎 水沟)定位、归经、主治及刺灸方法。

 

2.熟悉督脉循行、病候、作用。

 

3.了解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

 

【任脉】(24穴)

 

1.掌握10常用腧穴(中极 关元 气海 神阙 下脘 中脘 膻中 天突 廉泉 承浆)定位、归经、主治及刺灸方法。

 

2.熟悉任脉循行、病候、作用。

 

3.了解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

 

【冲脉】

 

熟悉冲脉循行、病候、作用。

 

【带脉】

 

熟悉带脉循行、病候、作用。

 

【阳跷脉与阴跷脉】

 

熟悉阳跷脉与阴跷脉的循行分布、病候、作用。

 

【阳维脉与阴维脉】

 

熟悉阳维脉与阴维脉的循行分布、病候、作用。

 

【奇经八脉的综合作用】

 

熟悉奇经八脉的综合作用。

 

【奇穴】

 

1.掌握四神聪 印堂 鱼腰 太阳 耳尖 球后 金津 玉液 颈百劳 定喘 夹脊 腰眼 二白 腰痛点 八邪 四逢 十宣 鹤顶 百虫窝 膝眼 胆囊 阑尾 八风等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主治。

 

2.熟悉常用经外奇穴的刺灸方法。

 

《正常人体解剖学》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学科,是医学类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基本功能,包括构成人体的九大功能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构造、相互位置毗邻关系、主要功能及常见的畸形和变异。

 

2.掌握人体各部的层次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人体各局部重要脏器的位置毗邻、构造特点、 血液供应、 淋巴回流和神经支配以及重要的临床意义。

 

3.熟悉人体各部重要的局部解剖结构的位置、边界、内容和临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应用解剖学知识分析、解决医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 通过学习解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专业术语,了解现代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形象思维、空间想象、空间定位的思维模式和习惯,奠定现代医学基本的思维模式和学术基础。

 

3.人体表面标志的检查,切开、剥离、暴露和检查器官的方法,正规和系统地观察和描述各器官结构的正常形态。

 

三、考试范围

 

绪 论

 

1.掌握人体解剖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及轴和面。

 

2.熟悉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3.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第一章 运动系统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1.骨学

 

(1) 概述

 

①掌握骨的构造、骨膜的作用。

 

②熟悉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

 

③了解骨的形态、骨的生长各发育。

 

(2)躯干骨

 

①掌握椎骨的形态;胸骨的分部及胸骨角、躯干骨的名称。

 

②熟悉各部椎骨的特点;骶骨的骶管、骶管裂孔、骶骨岬。

 

③了解尾骨、肋的形态结构。

 

(3)上肢骨

 

①掌握肱骨的肱骨头、外科颈、桡神经沟、肱骨滑车,内、外上髁、桡骨的桡骨粗隆、茎突;尺骨的鹰嘴、尺骨茎突;锁骨易骨折的部位。

 

②熟悉肩胛骨的两个面、三个缘和三个角;锁骨的形态。

 

③了解骨的组成及名称。

 

(4)下肢骨

 

①掌握髋骨的组成;髋 、髂嵴、髂前上棘、坐骨结节、耻骨结节;股骨头,大、小转子、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胫骨粗隆。

 

②熟悉下肢骨的名称和位置。

 

③了解足骨、腓骨的组成和名称。

 

(5) 颅骨

 

①掌握眶和骨性鼻腔的主要结构。

 

②熟悉下颌骨的主要形态结构;颅底内外侧面及颅的侧面的主要结构。

 

③了解颅骨的上面观;新生儿颅骨的特征。

 

2.关节学

 

(1)概述

 

①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

 

②熟悉关节的辅助结构和滑膜关节的运动形式。

 

③了解关节的类型。

 

(2)躯干骨和颅骨的连结

 

①掌握脊柱的组成、生理性弯曲和主要连结方式;胸廓的组成;颞下颌关节的组成。

 

②熟悉胸廓上下口的组成。

 

③了解颅骨的连结。

 

(3)上肢骨的连结

 

①掌握肩、肘、桡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②了解胸锁关节、肩锁关节、关节的名称和组成。

 

(4)下肢骨的连结

 

①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和运动、膝关节的结构。

 

②熟悉骨盆的组成,小骨盆上下两口的组成及男女性骨盆的差别。

 

③了解足关节的名称和组成。

 

(1)概述

 

①熟悉肌的构造,肌的辅助结构。

 

②了解肌的形态,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2)躯干肌

 

①掌握膈的位置、裂孔和作用;腹肌的组成、层次、名称,腹直肌和腹股沟管的组成构造。

 

②熟悉斜方肌、胸大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

 

③了解盆底肌、背肌、胸肌的位置。

 

(3)头颈肌

 

①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②了解颈肌、头肌、咀嚼肌的名称和作用。

 

(4)四肢肌

 

①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

 

②熟悉肩肌、臂肌前臂肌、髋肌、大腿肌、小腿肌的分群和组成,肘窝、腕管、股三角、窝的位置和组成。

 

③了解手肌、足肌的分群和组成。

 

第二章 消化系统

 

1.消化管

 

(1)掌握腭扁桃体的位置;咽峡的组成,咽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各部的交通;食管的位置、形态及狭窄的部位;胃的形态、分部,小肠和十二指肠的分部;大肠的结构特点、分部和位置;阑尾的位置及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的位置。

 

(2)熟悉牙的形态和结构;舌的形态和粘膜的构造;腮腺的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部位;肛管的结构;胃的毗邻;牙的排列;直肠的弯曲。

 

(3)了解口腔的组成;口唇、颊、腭的结构;大唾液腺组成;咽的结构。

 

2.消化腺

 

(1)掌握肝的形态、位置;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肝外胆道的组成及胆汁排泄的途径;掌握胰的位置、形态、胰管的开口。

 

(2)熟悉肝、胰的毗邻。

 

(3)了解肝的分叶和分段。

 

第三章 呼吸系统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貌岸然的划分。

 

1.呼吸道

 

(1)掌握鼻道、鼻中隔的位置;喉的位置,喉腔的主要结构;气管的形态、位置,左右支气管的区别。

 

(2)熟悉喉软骨,鼻旁窦的组成和开口。

 

(3)了解外鼻、喉肌、鼻腔的结构。

 

2.肺

 

(1)掌握肺的形态、位置;胸腔、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2)熟悉胸膜的分部,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3)了解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纵隔的概念和分区。

 

第四章 泌尿系统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

 

1.肾

 

(1)掌握肾的形态和位置。

 

(2)熟悉肾的构造,肾被膜的分层。

 

(3)了解肾段的概念。

 

2.输尿管道

 

(1)掌握输尿管的位置及生理性狭窄的部位,膀胱的位置和形态。

 

(2)熟悉膀胱三角的概念和特点,女性尿道的位置、特点及开口的部位。

 

第五章 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

 

(1)熟悉输精管的行程及分部,精索的位置和内容。

 

(2)了解睾丸的结构,精囊、阴囊、阴茎的结构。

 

2.女性生殖系统

 

(1)熟悉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卵巢的位置和形态,输卵管的位置和分部,子宫的位置和分部,阴道和尿道的位置。

 

(2)了解子宫的固定装置,阴道、女性外生殖器、乳房、会阴的结构。

 

3.腹膜

 

(1)熟悉腹膜、腹膜、腹膜腔的概念。

 

(2)了解腹膜与腹盆腔器管的关系,腹膜形成的主要结构。

 

第六章 内分泌系统

 

1.熟悉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各内分泌器管的位置。

 

2.了解各内分泌器管的形态结构。

 

第七章 循环系统

 

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

 

1.心血管系统

 

(1)心

 

①掌握心的位置和外形,各腔的结构。

 

②熟悉心的传导系统,心的动脉供应及静脉回流,心包的概念。

 

③了解心壁的构造,心的体表投影。

 

(2)肺循环的血管

 

熟悉肺动脉、肺静脉的位置。

 

(3)体循环的血管

 

①体循环的动脉

 

a. 熟悉主动脉的起止和分部及主要分支;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的起止、位置,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分布范围;肱动脉动脉、桡动脉、尺动脉、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起止和分布范围;掌握颈动脉窦、颈动脉小体。b. 了解椎动脉的起止和分布范围,掌浅、深弓的组成及分布,腹主动脉的分支,足底深弓的组成及分布范围;熟悉全身重要动脉的体表投影、摸脉点和止血点。

 

②体循环的静脉

 

a. 熟悉静脉在结构和配布上的特点,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位置、收纳范围及汇入。

 

b. 了解头颈部静脉、上、下肢静脉、盆腔内的静脉。

 

2.淋巴系统

 

(1)概述

 

①熟悉淋巴系统组成,胸导管和左淋巴导管的位置、收纳范围及汇入。

 

②了解淋巴管、淋巴组织、淋巴结。

 

(2)人体各部的淋巴结

 

①熟悉颈部、胸腹壁、胸腹腔脏器的淋巴引流。

 

②了解头面部、上肢、下肢的淋巴结。

 

3.脾

 

掌握脾的形态和位置。

 

第八章 感受器

 

1.熟悉眼的动脉供应。

 

2.了解泪器、眼球外肌、眼的静脉。

 

第九章 神经系统

 

1.概述

 

(1)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2)熟悉神经系统的区分。

 

(3)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及反射弧。

 

2.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

 

①熟悉脊髓的位置、外形,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③了解脊髓的内部灰质的分部及白质的重要传导束。

 

(2)脑

 

①熟悉脑及脑干的组成;大脑的分叶、主要沟裂,重要的神经中枢;内囊的位置及主要的传导纤维。

 

③了解脑干的内部结构,小脑的外形、分叶及内部结构,边缘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3)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

 

掌握本体感觉和精细觉传导通路,躯体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锥体系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

 

(4)脊髓和脑的血管

 

①熟悉大脑的血液供应、大脑动脉环的位置、组成和功能意义,大脑中动脉的分布范围。

 

②了解脊髓的血管,脑的静脉。

 

3.周围神经系统

 

掌握周围神经的组成。

 

(1)脊神经

 

掌握脊神经的位置、组成、各丛的主要分支及分布范围;了解脊神经的组成、纤维的种类;熟悉脊神经的数目和形成的丛。

 

(2)脑神经

 

熟悉面、三叉、迷走、舌咽、舌下神经纤维组成及分布范围;掌握脑神经的数目、名称;了解角膜反射,视、动眼、滑车、展、副、嗅神经的纤维组成及分布范围。

 

(3)内脏神经

 

掌握内脏神经的区分、分布,交感神经中枢和副交感神经中枢的位置,交感干的组成和位置;熟悉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比较,几个主要交感神经节的位置及分布;了解主要的内脏神经丛,内脏感觉的传人通路和特点,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比较。

上一篇:2017年云南省普通专升本《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考试大纲 下一篇:2017年云南省普通专升本《植物学》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