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05 11:39:53 阅读量:1794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杨秀平、肖向红、李大鹏主编,《动物生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以动物的器官、系统为中心向细胞、分子水平及整体、环境水平延伸,并向相关学科渗透,是生命科学中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动物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在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包括行为、各器官系统、细胞及其组成物质分子在内的活动变化与机制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了解《动物生理学》的理论在动物医学、动物生产、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实践活动中的作用;了解《动物生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及该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动物生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打下宽厚的基础理论。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学好《动物生理学》,学生必须先学习并具备动物学、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知识。而《动物生理学》同时又为生命科学各专业相关后续课程如动物病理学、药理学、动物遗传学、育种学、繁殖学、动物生产学、动物营养学等提供基础理论。因此,在《动物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做到:
1、以现代《生理学》发展的观点审视和重新组织《动物生理学》教学内容,使其教学内容中的概念、名词解释及专业术语、语言的应用都应符合现代《动物生理学》迅速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在讲解《生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生理学》向其它学科的延伸和它们与生产实践的密切关系,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扩展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当代《生理学》的新成就,保持课程的新颖性和超前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2、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表现生命活动机制,使微观现象直观化、复杂过程系统化、简单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应不断注重传授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既重视课堂教学,也要重视课后复习和阶段性、期末的总复习。特别是总复习是促进学生建立机体机能整体性观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概括和推理能力的必经阶段,应做好辅导工作。适当组织一些讨论、答疑或课程论文。并随时注意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学时分配
章节 |
课程内容 |
学时 |
绪论 |
|
2 |
第1章 |
细胞基本功能 |
12 |
第2章 |
血液 |
4 |
第3章 |
血液循环 |
4 |
第4章 |
呼吸 |
4 |
第5章 |
消化与吸收 |
6 |
第6章 |
能量代谢及体温 |
2 |
第7章 |
排泄与渗透压调节 |
4 |
第8章 |
神经系统 |
4 |
第9章 |
内分泌 |
4 |
第10章 |
生殖与泌乳 |
2 |
合计 |
48 |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与生命科学各专业许多后续课程紧密相关,为这些课程提供理论基础。所以,教学中要注意与这些课程的相互联接,注意在有重复内容上不同的侧重点,做到交叉不重复,各有侧重但又不脱节。同时动物生理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要尽量通过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对动物有关生命活动的规律及机制有深刻的理解。讲授时要形象生动,理论联系实际,避免呆板的灌输式教学,可以采取提问、课堂讨论、写课程论文等形式来学习本课程。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五、教学内容
绪 论
1.基本内容:
0.1动物生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0.1.1动物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0.1.2动物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
0.1.3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自学)
0.1.4学习动物生理学的目的和方法(自学)
0.2生理功能的调节及其调控
0.2.1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0.2.1.1 神经调节
0.2.1.2 体液调节
0.2.1.3 自身调节
0.2.2动物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
0.2.2.1 非自动控制系统
0.2.2.2 反馈控制系统
0.2.2.3前馈系统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
0.1.1掌握
1、动物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
2、动物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3、反馈调节系统的调节机制与生理意义
0.1.2熟悉
1、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3、学习动物生理学的目的与学习方法
4、机体机能自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0.1.3了解
1、非自动控制系统及其生理意义
2、前馈控制系统及其生理意义
3.重点难点:
动物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反馈调节系统的调节机制。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基本内容:
1.1细胞物质转运功能
1.1.1细胞膜的结构
1.1.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1.1.2.1被动转运
1.1.2.2主动转运
1.1.2.3出胞与入胞式转运
1.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1.2.1由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1.2.2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1.2.3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1.3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1.3.1细胞的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1.3.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1.3.2.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3.2.2生物电现象产生的机制
1.3.3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个细胞上的传导
1.3.3.1阈电位及动作电位的引起
1.3.3.2局部兴奋与局部电位
1.3.3.3兴奋在同一个细胞上的传导
1.4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1.4.1经典的突触传递
1.4.1.1突触结构
1.4.1.2经典的突触传递过程
1.4.2接头传递
1.4.2.1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1.4.2.2神经——平滑肌和神经——心肌接头传递
1.4.3电突触
1.5肌肉的收缩
1.5.1与收缩功能有关的骨骼肌细胞超微结构
1.5.1.1肌原纤维
1.5.1.2肌管系统
1.5.2骨骼肌的收缩原理和兴奋收缩耦联
1.5.2.1肌丝滑行理论
1.5.2.2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1.5.3 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
1.5.3.1单收缩(自学)
1.5.3.2单根肌纤维收缩的总和(自学)
1.5.3.3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1.5.4.平滑肌的收缩
1.5.4.1平滑肌的收缩
1.5.4.2平滑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
1.1.1掌握
1、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中的被动转运、主动转运机能及作用机制
2、由离子通道、G蛋白偶联受体、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细胞跨膜信号转导过程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机制
4、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过程及兴奋性的周期变化
5、骨骼肌的收缩 ,滑行理论,兴奋——收缩偶联的机制
1.1.2熟悉
1、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特征
2、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1.1.3了解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2、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3、平滑肌的结构和特性
3.重点难点: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骨骼肌的收缩原理和兴奋收缩耦联。
第二章:血液
1.基本内容:
2.1血液
2.1.1体液、细胞外液、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
2.1.2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2.1.2.1血浆渗透压
2.1.2.2血浆的酸碱平衡
2.1.3血液的机能(自学)
2.2血细胞生理
2.2.1红细胞生理
2.2.2白细胞生理(自学)
2.2.3血小板生理(自学)
2.3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2.3.1血液凝固
2.3.2纤维蛋白溶解
2.4血型
2.4.1红细胞凝集与血型
2.4.2输血原则
2.4.3动物的血型及其应用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
2.1.1掌握
1、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基本概念
2、血液的理化特性及重要生理意义
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其主要机能和生成的调节
4、生理性止血过程及血液凝固的机制
5、血型及输血原则,ABO血型系统及交叉配血的试验
2.1.2熟悉
1、体液和血液的组成及血量的概念
2、血浆蛋白、白细胞的生理机能及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3、抗凝系统、纤维蛋白的溶解与抗纤、溶过程
4、Rh血型系统
2.1.3了解
1、不同动物红细胞形态及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因素
2、动物的血型及应用意义
3.重点难点:
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红细胞生理;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第三章:血液循环
1.基本内容:
3.1心脏的原血功能
3.1.1心脏泵血功能的周期性活动
3.1.2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3.1.3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
3.1.4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3.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3.2.1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3.2.2心肌的生理特性
3.3血管生理
3.3.1血管的种类与功能(自学)
3.3.2血流动力学——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3.3.3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3.3.4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3.3.5微循环
3.3.6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
3.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3.4.1神经调节
3.4.2体液调节
3.4.3局部血流调节
3.4.4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3.5器官循环
3.5.1冠脉循环
3.5.2肺循环
3.5.3脑循环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
3.1.1掌握
1、心动周期、心泵血机能及机制,心泵血机能(心输出量)的调节及影响因素
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3、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
5、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3.1.2熟悉
1、心泵血机能的评价
2、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
3、各类血管的机能特点及血流动力学,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
4、微循环的结构与生理机能
5、延髓心血管中枢及其紧张性活动
6、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3.1.3了解
1、血液循环的进化和循环方式
2、心泵血机能贮备,心音、正常心电图波形
3.重点难点: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的生理特性;微循环;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第四章:呼吸
1.基本内容:
4.1呼吸器官的通气活动
4.1.1哺乳类肺通气
4.1.2禽类的肺与气囊通气活动(自学)
4.1.3两栖及爬行类的肺通气活动(自学)
4.2气体交换
4.2.1气体交换原理
4.2.2气体交换的运输
4.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4.3.1氧及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
4.3.2氧的运输
4.3.3二氧化碳的运输
4.4呼吸运动的调节
4.4.1神经调节
4.4.2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4.5呼吸运动的适应
4.5.1潜水动物的适应
4.5.2高山适应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
4.1.1掌握
1、呼吸的全过程及呼吸器官的机能
2、肺通气的原理
3、肺换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4、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5、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6、肺牵张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呼吸调节
4.1.2熟悉
1、呼吸道的机能
2、禽类肺与气囊通气活动,两栖类和爬行类的肺通气活动
3、CO2解离曲线及何尔登效应
4、呼吸中枢的概念,呼吸基本节律的形成机制
4.1.3了解
1、呼吸的概念
2、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反射
3、潜水动物和高山动物的适应性反应
3.重点难点: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五章:消化与吸收
1.基本内容:
5.1概述
5.1.1消化方式
5.1.2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5.1.3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5.1.4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5.1.5胃肠激素
5.2摄食
5.2.1摄食的方式
5.2.2动物采食的调控
5.3口腔内消化 (自学)
5.3.1唾液的分泌
5.3.2咀嚼
5.3.3 吞咽
5.3.4嗉囊内的消化
5.4胃内消化
5.4.1胃液的分泌
5.4.2瘤胃内的微生物消化
5.4.3胃的运动
5.5小肠内的消化
5.5.1胰液的分泌
5.5.2胆汁的分泌(自学)
5.5.3小肠液的分泌(自学)
5.5.4小肠的运动
5.6大肠内的消化
5.6.1大肠液的分泌(自学)
5.6.2大肠内的微生物消化
5.6.3大肠的运动与排粪
5.7吸收
5.7.1概述
5.7.2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5.8消化机能的整体性(自学)
5.8.1消化器官机能的整体性
5.8.2消化机能与机体其他机能的相关性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
5.1.1掌握
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2、胃液、胰液的成分、作用以及分泌的调节
3、胃排空及其控制
4、瘤胃内的消化代谢过程
5、瘤胃内气体的产生与排出
5.1.2熟悉
1、胃肠激素的作用
2、胃肠各运动形式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3、唾液的性质、成分、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及咀嚼和吞咽
4、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分泌的调节
5、瘤胃的运动及其调节
6、瘤胃内微生物生存的条件
7、糖、脂质和蛋白质消化产物的吸收过程
5.1.3了解
1、消化的方式,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特性,消化管的分泌机能
2、瘤胃内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特性
3、瘤胃内微生物的共生
3.重点难点:
胃液的分泌;瘤胃内的微生物消化;胰液的分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六章:能量代谢及体温
1.基本内容:
6.1机体能量的来源及消耗(自学)
6.1.1能量的来源与消耗
6.1.2能量代谢的测定
6.1.3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6.1.4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
6.1.5生产代谢
6.2动物的体温及其调节
6.2.1动物的体温(自学)
6.2.2 动物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6.2.3体温调节
6.2.4动物的休眠(自学)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
6.1.1掌握
1、能量的来源与消耗
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3、动物体温及其调节机制
4、动物的产热与散热过程
6.1.2熟悉
1、基础代谢及其影响因素
2、静止能量代谢、生产代谢及其影响因素
3、调定点学说
6.1.3了解
1、能量测定的方法与原理
2、恒温动物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
3、动物休眠时的生理活动及生理意义
3.重点难点: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动物体温及其调节机制;动物的产热与散热过程。
第七章:排泄与渗透压调节
1.基本内容:
7.1尿的生成
7.1.1肾的功能解剖特征
7.1.2尿的生成
7.2尿生成的调节
7.2.1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
7.2.2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及分泌作用的因素
7.3尿的排放
7.4动物机体的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
7.4.1脊椎动物的其他渗透调节器官
7.4.2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7.4.3鱼类渗透压调节(自学)
7.5动物体的酸碱平衡
7.5.1体液的缓冲作用
7.5.2呼吸器官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
7.5.3肾脏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
7.5.4鱼类的酸碱平衡(自学)
7.6脊椎动物含氮废物的排泄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
7.1.1掌握
1、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和与尿生成有关的肾结构特征及生理意义
2、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尿生成的调节
3、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中各种物质转运过程的相互关系
7.1.2 熟悉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的机制及其与动物机体内水盐平衡的关系
7.1.3了解
动物的排泄途径、除肾以外的其他排泄器官和尿的排空过程
3.重点难点:
尿生成的调节;动物机体的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
第八章:神经系统
1.基本内容:
8.1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8.1.1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8.1.2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及其生理意义
8.1.3神经递质
8.1.4神经递质的受体
8.2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8.2.1反射及反射弧
8.2.2反射中枢内兴奋的传递
8.2.3中枢抑制
8.2.4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8.3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8.3.1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自学)
8.3.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8.3.3眼的视觉功能(自学)
8.3.4 耳的听觉功能(自学)
8.4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8.4.1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8.4.2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8.4.3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8.4.4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8.4.5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8.5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8.5.1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
8.5.2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8.5.3自主神经的中枢调节
8.6脑的高级神经活动
8.6.1条件反射
8.6.2动力定型(自学)
8.6.3神经活动的类型(自学)
8.6.4觉醒与睡眠(自学)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
8.1.1掌握
1、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2、中枢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3、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8.1.2熟悉
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及感觉器官的机能
2、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机能
3、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8.1.3了解
脑的高级神经活动
3.重点难点: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条件反射。
第九章:内分泌
1.基本内容:
9.1概述
9.1.1脊椎动物的内分泌系统
9.1.2激素
9.1.3抗激素
9.1.4 内分泌学研究发展简史
9.2下丘脑
9.2.1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
9.2.2下丘脑激素的种类及生理作用
9.2.3调节下丘脑肽能神经元的递质
9.3垂体
9.3.1神经垂体
9.3.2腺垂体
9.4甲状腺
9.4.1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9.4.2甲状腺激素的贮存、分泌、转运和代谢
9.4.3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9.4.4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9.5甲状旁腺与调节钙、磷的激素
9.5.1甲状旁腺和甲状旁腺激素
9.5.2甲状腺C细胞和降钙素
9.5.3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分泌的调节
9.6肾上腺
9.6.1肾上腺皮质激素
9.6.2肾上腺髓质激素
9.7胰岛
9.7.1胰岛分泌的激素
9.7.2胰岛激素分泌的调节
9.8其他内分泌腺及激素
9.8.1松果体
9.8.2胸腺
9.8.3前列腺素
9.8.4尾下垂体
9.8.5胃肠道激素
9.8.6瘦素
9.9信息素(外激素)(自学)
9.9.1昆虫的外激素
9.9.2甲壳动物的外激素
9.9.3鱼类的外激素
9.9.4哺乳类的外激素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
9.1.1掌握
1、内分泌系统及其重要生理机能
2、激素的一般特征
3、含氮类激素、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4、下丘脑与脑垂体的内分泌机能及其作用
5、重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9.1.2熟悉
1、动物体的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激素的英文缩写
2、激素传递化学信息的方式
3、激素分泌的主要调控途径
9.1.3了解
1、其他内分泌腺的激素和重要作用
2、外激素的概念
3.重点难点:
含氮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下丘脑与脑垂体的内分泌机能及其作用;甲状腺素、肾上腺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第十章:生殖与泌乳
1.基本内容:
10.1性腺的功能
10.1.1睾丸
10.1.2卵巢
10.2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
10.2.1生殖周期
10.2.2排卵和排卵后黄体
10.2.3受精与授精
10.2.4妊娠与分娩
10.3鱼类的生殖活动(自学)
10.3.1鱼类的促性腺激素及其分泌调节
10.3.2卵的生长和最终成熟
10.3.3排卵与产卵
10.3.4人工诱导排卵
10.3.5鱼类的生殖周期
10.4泌乳
10.4.1乳腺的发育及其调节
10.4.2乳的分泌(自学)
10.4.3乳的排出
2.教学基本要求:
作为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等专业,因后期课程有家畜繁殖学、育种学或产科学与本章的内容重复,因此以讲解有关的基本概念为主。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
10.1.1掌握
1、雄性动物睾丸的内分泌机能及睾丸机能的调节
2、雌性动物卵巢的内分泌机能
10.1.2 熟悉
雌性动物卵巢周期性活动的调节
10.1.3了解
1、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卵巢的生卵作用
2、妊娠与分娩的基本过程,妊娠的维持与激素的调节
3.重点难点:
睾丸的内分泌机能及睾丸机能的调节;卵巢的内分泌机能;生殖周期;乳腺的发育及其调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