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02 14:25:21 阅读量:1722
一、考试课程
《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
二、考试内容
植物生理学(100分)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1.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2.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
3.植物细胞的水势及水分移动的规律。
4.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
5.蒸腾作用的概念、部位、指标及生理意义。
6.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第二章 植物矿质营养
1.植物的必需元素的种类、判断的标准及生理作用。
2.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3.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4.单盐毒害作用、离子对抗作用和平衡溶液的概念。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2.叶绿体色素的种类。
3.原初反应的过程。
4.电子传递及光合磷酸化的类型。
5.二氧化碳同化。
6.光呼吸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7.C3和C4植物的生理特征。
8.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9.植物的光能利用率的概念及提高的途径。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2.糖酵解(EMP)的概念、生化历程及生理意义。
3.三羧酸循环(TCA)的概念、生化历程及生理意义。
4.磷酸戊糖途径(PPP)的概念、生化历程及生理意义。
5.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偶联的部位及磷氧比。
6.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五章 植物同化物质的运输
1.有机物运输的途径及方向。
2.压力流动假说的主要内容。
3.有机物的分配规律。
4.外界条件对有机物运输的影响。
第六章 植物生长物质
1.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基本概念。
2.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3.生长素的生物合成、作用机理及生理作用。
4.赤霉素的生物合成、作用机理及生理作用。
5.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生理作用。
6.脱落酸的生物合成、作用机理及生理作用 。
7.乙烯的生物合成、作用机理及生理作用。
第七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1.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
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3.植物的生长周期及周期性。
4.外界条件对植物器官生长的影响因素。
5.植物生长的相关性的概念及类型。
6.光敏素的理化性质和类型。
7.向性运动的类型、感性运动的类型。
8.生理钟的概念。
第八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
1.春化作用的概念。
2.光周期和光周期诱导。
3.植物的光周期反应类型 。
4.光周期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
5.开花的碳氮比理论。
6.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和受粉后雌蕊的代谢变化。
第九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1.种子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2.外界条件对种子成熟过程和化学成份的影响。
3.呼吸跃变的概念。
4.果实成熟时的生理化变化。
5.种子休眠的原因和破除。
6.植物的衰老和器官的脱落。
第十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1.逆境及抗逆性的概念。
2.冷害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
3.植物对抗冻性的生理适应。
4.干旱的类型。
5.干旱对植物的伤害表现。
6.提高作物抗旱性的生理措施。
土壤肥料学(100分)
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
1、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2、岩石的风化:成土的主要矿物,成土的主要岩石,岩石风化的类型。
3、风化产物的类型和性质:土壤母质的来源、形成过程、类型及特点。
4、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土壤的矿物组成,土壤矿物的化学组成。
5、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粒级,土壤质地。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类型: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存在状况及性质。
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腐殖化过程,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和条件。
3、土壤腐殖质:腐殖质的组分及存在形态,腐殖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
5、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的调节。
第三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1、土壤孔性:土壤孔隙度,土壤比重,土壤容重,土壤孔隙的类型,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
2、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及其特征,土壤结构体的评价,土壤结构体形成的机制,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创造土壤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的措施。
3、土壤耕性:土壤物理机械性,土壤耕性,改善土壤耕性的措施。
第四章 土壤的水、气、热
1、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土水势与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的运动,土壤水的有效性。
2、土壤空气:土壤空气的组成,土壤通气性,土壤空气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空气状况的调节。
3、土壤的热量状况:土壤的热容量,土壤的导热性,土壤的导温性,土壤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温度的调节。
第五章 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
1、土壤胶体的概念、种类、结构和性质。
2、土壤吸收性能类型及特点。
3、土壤的阳离子交换与阴离子交换作用。
4、土壤离子吸附与土壤供肥能力的关系。
5、土壤的酸碱性:土壤酸性,土壤碱性,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养分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土壤酸碱性的调节。
6、土壤的缓冲作用:土壤具有缓冲能力的原因,土壤缓冲容量,影响土壤缓冲能力的因素。
7、土壤氧化还原性:土壤中的氧化还原性体系,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影响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
第六章 土壤的发生、分布、分类
1、土壤形成:成土因素,土壤形成的基本过程,土壤剖面及发育。
2、土壤分类:分类级别及依据。
3、土壤分布: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区域地带性。
第七章 土壤管理和土壤资源利用
1、果园土壤管理。
2、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土壤污染概念、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其防治。
3、土壤沙漠化概念、原因及其防治。
4、土壤侵蚀概念、类型及其防治。
第八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1、作物营养成分:作物体内的元素组成及含量,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功能。
2、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是如何到达根表面的,养分是如何进入根内部的,养分在作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环境条件对根系吸收养分的影响,作物的根外营养。
3、作物营养特性:营养的阶段性,作物营养的几个关键时期。
4、施肥的理论基础:养分归还原理,最少养分原理,报酬递减规律,因子综合作用原理。
第九章 作物氮素营养与氮肥
1、作物氮素营养:氮素的营养功能,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作物的氮素缺乏和过多的症状。
2、土壤中的氮素: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形态及其有效性,土壤中氮素的转化。
3、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方法。
第十章 作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1、作物的磷素营养:磷的营养功能,作物对磷的吸收和同化,磷素缺乏和过多的症状。
2、土壤中的磷素:土壤中磷的含量、形态及其有效性,土壤中磷的转化。
3、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方法。
第十一章 钾素营养与钾肥
1、钾素营养:钾的营养功能,作物缺钾的一般症状。
2、土壤中的钾:土壤中钾的形态及其含量,土壤中钾的转化和有效性。
3、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方法。
第十二章 微量元素肥料
1、钙、镁、硫的营养功能,缺素的症状。
2、微量元素肥料:硼、锌、锰、铜、钼的生理功能及营养失调症状。
3、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使用。
第十三章 有机肥料
1、有机肥料的特点和作用。
2、有机肥料的种类及其特性。
3、有机肥料的加工制造技术。
4、秸秆还田。
第十四章 施肥新技术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概念。
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基本方法。
三、参考教材
(一)《植物生理学》
1、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7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王小菁,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罗红艺,《植物生理学辅导与习题解答》(第2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4、王忠,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二)《土壤肥料学》
1. 陆欣、谢英荷主编《土壤肥料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11年(2018.11重印)。
2. 吴礼树主编《土壤肥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四、试题类型及难易程度
1.试题类型: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
2.试题难易程度:较容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50%、较难题约20%。
五、说明
试卷满分为200分(植物生理学100分,土壤肥料学100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