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液一般检验及血细胞分析仪
1、皮肤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常用部位及注意的问题。
2、血液抗凝概念、常用抗凝剂种类、抗凝原理及临床应用。
3、瑞氏染料的组成和瑞氏染色原理。
4、血细胞计数池的构造,分几种方格,每种方格的体积。
5、技术性误差与固有误差的概念,引起技术性误差的原因。
6、Hb的肽链组成、种类及所占比列。
7、HICN的测定原理、RBC计数与Hb测定的参考值与临床意义。
8、电阻抗法细胞计数的原理, VCS技术。
9、HCT的概念、离心条件、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0、MCV、MCH、MCHC、RDW的概念、参考值及临床应用。
11、网红、点彩红的概念、染色方法、参考值和临床意义的比较。
12、ESR概念、影响血沉的因素、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13、WBC计数与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各种白细胞绝对值的计算。
1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核右移、毒性指数、杜勒氏小体的概念。
15、红细胞、白细胞常见的异常形态及临床意义。
16、MCV与RDW的不同组合在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中有何意义。
17、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中对白细胞如何进行分类。
二、血栓与止血检验和血液流变学基础知识
1、血管壁与血小板在正常止、凝血中有何主要作用。
2、凝血因子及其主要理化特性和常用名称。
3、正常凝血的途径,阶段和过程。
4、参与内原性和外原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参加,凝血活酶复合物的组成。
5、纤溶系统的组成、作用机制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6、比较BT与CT的概念、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7、比较PT与APTT的测定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
8、CRT测定、FDP测定、DD-二聚体测定和Fg测定的临床意义。
9、DIC的概念、有那些过筛试验及DIC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10、血液流变学的概念、血液与血浆的流体性质类型。
11、影响血液黏度的主要因素。
三、血型与输血
1、血型、血型抗原、血型物质、交叉配血的概念。
2、ABO血型的遗传规律。
3、Rh血型抗原种类,抗原性特点;Rh血型在输血和妊娠中的临床意义。
4、天然抗体与免疫性抗体的理化性质的区别。
5、ABO血型系统的四个主型其红细胞和血清中分别含有何种抗原,抗体。
6、血型鉴定(正、反定法)、交叉配血的操作方法、结果判定。
7、献血员血液检查的项目与标准。
8、血液保存温度,血液保存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规律,血液保养液的成分组成。
9、输血反应的原因、表现类型及出现输血反应后的处理。
四、尿液检验
1、重要概念:多尿、少尿、无尿、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混合性血尿、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假性蛋白尿(偶然性蛋白尿)、肾前性蛋白尿、肾后性蛋白尿、肾性糖尿、酮体、管型。
2、尿液生成的3个基本过程、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3、引起尿液颜色的异常改变的原因及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4、加热乙酸法、磺基水杨酸法进行蛋白定性的原理、结果判断。
5、尿液管型形成的三个条件。尿中管型的种类、及出现管型的临床意义。
6、班氏法尿糖定性的原理、试剂成分的作用、结果判定。
7、酮体检测粉剂法(即改良Rothera法)原理与结果判断。
8、本-周氏蛋白的来源、理化特性与临床意义。
9、临床三种黄疸类型的尿三胆检验结果与粪便颜色的变化特点。
10、尿液中病理性与生理性结晶的种类;出现病理性结晶的临床意义。
11、人类hCG的化学组成,单克隆抗体胶体金妊娠试验原理与结果判定。
12、尿液自动分析仪可检测那些成分,并写出中文名称与英文缩写。
五、其他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检验
1、脑脊液(CSF)标本采集一般分几管,分别适合于那些检查。
2、潘氏蛋白定性与罗-琼氏蛋白定性的原理与结果判定。
3、化脓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CSF检验结果的比较。
4、渗出液与滤出液形成原因和理化性质的区别。
5、BAO、MAO、PAO的概念,胃酸增高和减低常见于那些病理性变化。
6、粪便异常外观性状和异常颜色变化与哪些疾病有关。
7、粪便正常菌群的组成,比例;何谓菌群失调症。
8、粪便隐血试验的概念、原理与结果判定(邻联甲苯胺法和单克隆胶体金法)。
9、精液标本采集要求,正常精液常规检查(理学和镜检)的结果。
10、异常阴道分泌物的外观性状有何改变,阴道清洁度的判定依据和分级标准。
六、脱落细胞学检验
1、正常鳞状上皮和拄状上皮细胞的分层种类、发育特点与基本形态。
2、重要概念:胞核胞质比(核质比)、增生、再生、化生、分化、逆分化、核异质、核异质细胞、角化不良。
3、恶性肿瘤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临床常见癌细胞的类型。
4、巴氏染色的原理。不同层次的鳞状上皮细胞受色特点。
5、雌激素水平与阴道上皮细胞月经周期之间的关系及有何变化规律。巴氏分级的判定标准。
6、子宫颈、肺部、食管、泌尿系统、胸水、腹水等标本中常见癌细胞类型。
七、骨髓造血细胞的发育及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1、胚胎造血与出生后造血的主要器官、部位。
2、骨髓造血细胞包括那些系统,每系统各阶段细胞名称。
3、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
4、概述大致正常骨髓象的基本特点。
5、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检验其主要应用。
6、重要概念:髓外造血、造血微环境、骨髓干抽、贫血、再障、溶贫、巨幼贫,缺铁贫、白血病、白血病裂空现象、类白反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微量残留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7、白血病的MIC分类法与FAB分类法。
8、比较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的血象,骨髓象的一般特征。
9、贫血的分类方法,常见贫血(AA、IDA、HA、MA)血液学特点。
10、奥氏小体(Auer)、异形淋巴细胞、异常组织细胞、巨网细胞(R-S细胞)骨髓瘤细胞出现的临床意义。
十、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基础
1、重要概念:抗原、半抗原、佐剂、抗体、免疫应答、干扰素、单克隆抗体、自身免疫、变态反应、补体、补体系统、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与生物学活性。
3、血清学反应类型。
4、抗原-抗体反应特点,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5、肿瘤标志物的概念,分类,类型,不同类型标志物的应用。
6、分离T细胞和B细胞的方法及原理。
7、台盼蓝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基本原理。
8、鉴定和区分T细胞与B细胞常用的表面分化抗原。
9、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基本原理、类型、常用的两种酶和供氢体。
10、对流免疫电泳和火箭电泳的检测原理。
复习参考教材:《临床检验基础》(罗春丽主编 ,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