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6 14:33:53 阅读量:1399
第一章
公共管理的内涵:公共管理含义界定为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2、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划分四种:管制性公共事务、基础性公共事务、服务性公共事务、保障性公共事务
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第二章
一、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基本职能
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可归纳五个方面:
1、建立并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
2、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
3、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
4、进行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
5、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二、我国政府职能转换中存在的问题
表现两方面:
1、政府职能的越位和错位(含义、原因)
政府职能越位,主要是指政府干了不该干的事情和管了不该管的事情,过多地参与了本来可以通过市场进行的私人产品的生产与供应。
越位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政府职能与市场功能不分;二是政府与企业不分;三是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不分。
政府职能错位,主要指政府内部发生的职能混乱现象,即你干了我的事,我越了你的权。
2、政府职能的缺位和不到位
政府职能错位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政府职能范围不清;二是政府机构并立,职能重叠。
政府职能不到位,主要指一些政府的职能只体现在文件、书本和口头上,而在实践操作和执行中远远没有实现。
三、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定位
1、强化公共服务,保证公共产品的供给。
第一,加强基础建设的投入和服务。
第二,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第三,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2、强化社会管理,保证社会公平、公正
第一,扩大社会保障范围。第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第三,健全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制度。第四,统一社会保险机构,有效管理基金。
3、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
第一,注重整体经济的计划性。第二,支持基础经济的发展。第三,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秩序。
4、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第一,转变观念。第二,精简机构。第三,提高素质。
四、政府失效理论及启示
1、政府失效理论及表现:
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况。
主要表现:1公共政策失效、2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4“寻租”及腐败。
2、政府失效理论的启示:
第一、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市场失灵,也就是说市场存在着缺陷,这是政府干预的前提。
第二,发展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管理和干预,但这里的“需要”必须适当。
第三,政府失效理论告诉我们,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四,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的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五、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5、志愿性。
六、我们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营利社会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城乡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纳入非政府公共组织的范畴。
中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体主要两类型: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第三章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
公共政策界定为:在特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政治实体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二、根据公共政策的层次来划分,公共政策可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三、政策规划的原则
第一,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指在政策规划是要兼顾政策相关主体的利益,不能偏私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成全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第二,受益原则。受益原则是指政策规划要切合公民实际,有具体的政策目标,使公民能够从中得到益处。
第三,系统原则。系统原则是指政策规划要从社会不同范围、不同领域、不同阶层存在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综合地、辩证地进行政策规划。
第四,权变原则。权变原则是指政策规划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认识影响政策规划的环境因素,灵活客观地选择规划方案。
第五,优化原则。优化原则是指对同一政策问题要有多个政策规划方案以备选择。
四、政策规划的程序:
1、确立政策目标
2、拟订政策方案
3、评估政策方案
4、择优政策方案
五、公共政策执行的环节
政策执行过程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和组织准备、政府实验、全面实施五个环节。
六、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
1、政策本身因素:政策的质量主要通过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来衡量。
2、政治因素:第一,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执行。第二,社会利益格局也会影响政策的执行。
3、行政因素:第一,政策执行机构。第二,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第三,政策执行所需的各种资源。
4、沟通因素
七、 “尖形结构” 、“扁平结构”的概念及优缺点
1、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窄的行政组织结构呈金字塔形,是“尖形结构”;
优点:事权集中、分工明确、控制有力,便于整体协调和统一领导。
缺点:管理层次多、信息传递时间长,容易造成信息失真,是高决策被“走样”执行,同时严格的控制也不利于发挥下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易使管理工作陷于僵化。
2、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宽的组织结构则呈扁金字塔形,是“扁平结构”
优点:管理层次少,信息传递迅速,不易失真,高层的决策意图不易走样,下级部门和人员的决策范围广,整体观念强,具有较大的自主性。
缺点:扁平结构的组织相对松散,控制不强,沟通渠道少,可能导致行政控制软弱,上下级之间的协调较差。
第四章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获取和开发公共管理活动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推动人力资源与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人力资源与公共组织之间的良好关系,在实现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同时促进各级各类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职位分析,人员的招募、甄选与录用,考核与激励,薪酬与福利,培训与开发六个方面。
第五章
公共财政的含义
公共财政是建立在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公共财政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公共财政是“市场”的财政;二是,公共财政是“公共”的财政。
第六章
一、国家预算的含义
国家预算又称财政预算,是一国政府根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需要编制的,经立法机关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二、国家预算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预算进行不同的分类。
1、国家预算按其技术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2、按其具体收支指标测算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
3、按其预算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预算;
4、其他预算:如绩效预算、设计规划预算。
三、预算会计含义
预算会计是国家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报账和检查账目等一系列会计特有的活动,对国家财政预算收支执行过程中的资金活动情况及其结果,进行及时、系统、连续的核算、反映和监督,以促进国家财政预算收支任务实现的会计活动。
四、预算会计的层级
预算会计大致分为两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
四、政府审计含义
政府审计是政府机关依据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有效益的专业性活动。
五、政府审计的分类
1、可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
2、政府审计有:1、预算审计和决算审计;2、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3、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
第七章
一、公民知情权(含义),也称了解权和知悉权,其基本含义是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这里所说的知情权是指公民享有对政府工作、政府有关活动进行了解和获得相关资料的权利。
1984年的《世界人权宣言》确定知情权为基本人权之一。
二、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是指政府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政府信息公开是指行政机关通过公众便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公开其政务运作的过程,公开其有利于公众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公众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各级政府部门所控制的信息。
三、瑞典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确立信息公开制度的国家,确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信息公开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虽最先起源于瑞典,但对当代各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的《信息自由法》(填空或选择)P236
四、2018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通过,并于2018年5月1日起实施。
五、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1、存在问题:
一是,信息公开主体的工作不到位。
二是,信息公开的时效性比较差。三是,在信息公开的方式上,公示为群众办的好事、事实大张旗鼓,涉及有关问题的内容时就遮遮掩掩、避实就虚,无法取信于民。
2、应积极采取五方面的措施:
第一,信息公开主体应加强责任意识,转变观念。
第二,信息公开主体应明确职责,落实行动。
第三,信息公开主体应规范行为,依法行事。
第四,信息公开主体应加强网站建设,提高效率。
第五,信息公开主体应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公众参与。
六、电子政务以应用为目的,其应用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业务处理、决策支持三个层面。
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搬到互联网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合业务流程的再造。
第八章
一、公共部门绩效
1、公共部门管理绩效的内涵:公共部门的业绩、活动成本、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等。(填空、选择)
2、公共部门绩效主要包括:第一,经济绩效。第二,社会绩效。第
二、绩效管理的内涵
绩效管理,就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公共部门管理绩效,是对公共服务或计划目标进行设定与实现,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与反馈的过程。
三、完整绩效管理包括五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绩效结果。
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核心。
四、一般来讲,评估主体大致分为三类:政府自身、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公民个人作为评估主体,体现了政府绩效评估中一种全新的价值取向,即用户满意原则。
五、绩效评估的内容、标准
经济、效率、效益、公平、责任五个概念来架构绩效评估的维度与标准。
六、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1、绩效管理的困难:
一是,公共部门的垄断性。
二是,公共部门具有目标多元性和目标弹性。
三是,公共部门产出的特殊性。
四是,公共部门生产过程的难确定性。
五是,公共部门内部管理机制的重规则性和过程性
六是,绩效评估标准的限制。
七是,公众监督的困难
2、解决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困难的策略
一是,强化公共部门的绩效意识,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
二是,转变观念,建立民本主义的绩效理念。
三是,促进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
四是,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五是,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
六是,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
七是,重视管理者的作用。
第九章
一、公共管理伦理概念
公共管理伦理,是一种特殊领域的伦理,是公共管理过程中被人们共同认可的伦理准则,在公共管理活动在2通常表现为尊重、诚信、公正、廉洁、负责、民主、程序正当等价值取向,而这些价值取向也正是公共管理职业特点所要求的,公共组织对于公共利益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立场是公共管理伦理最为重要的内容。
二、公共管理伦理的两个维度
公共管理伦理的内涵包括两个主要的维度:公共管理的制度伦理和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定位。
三、公共管理伦理的表征
公共管理伦理的表征主要包括六方面:第一、公共管理理想。第二、公共管理态度。第三、公共管理义务。第四、公共管理技能。第五、公共管理纪律。第六、公共管理良心。
四、公共管理伦理的弱化和失范
1、公共管理伦理弱化和失范的表现:三个方面
一是组织的责任缺失和官僚主义
二是权力腐败
三是过分注重效率的功利主义倾向
2、公共管理伦理弱化和失范的原因:
一是,公共管理伦理自身特点的影响。
二是,公共管理理论导向的失误。
三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