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
地区
栏目
招生院校

温州医科大学学生到洞头暑期实践,“如何成为别人真正需要的人”

发布时间:2016/07/31 00:00:00 阅读量:1548

  一到暑假,记者的电子邮箱就会收到一堆大学社会实践团发来的稿件。

  浏览着这些稿件,想起了自己的大学时代。离开校园,步入真正的社会后,再来看看这些90后大学生,不禁有些好奇:如今的大学生如何开展社会实践?他们从中收获了什么?

  日前,记者采访了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的一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这个暑假,这些未来的医生们选择了海岛洞头作为社会实践地点。

  原计划9天的行程,因为台风的不期而至,不得不在第6天提前结束。然而,短短6天时间,从被拒绝到收获信任,32位从小被爸妈呵护着长大的90后,学会了用心去了解别人,思考着怎样成为一个别人真正需要的人,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到达

  7月2日早上7点,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32位同学及老师,搭乘校车前往洞头。实践团安扎在洞头一中,学校提供宿舍。

  洞头一中的高三学生,没有放暑假。

  到海岛做社会实践,温医大仁济学院已经连续做了9年。去年的实践团写了一首歌,改编自五月天的《倔强》。今年的实践团不仅“继承”了这首歌,还决定每天都要唱一遍。于是,每天中午,高三生都能听到他们在食堂唱“医学的梦想,一定最匆忙”。

  实践团主打“全科”服务,取的队名很潮:海岛医+e。担任队长的任佳羽是精神专业大二的学生。她介绍,实践团除了送医送药到海岛之外,还独立开发了一个平台,为海岛的慢性病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定制个性化健康指导。

  被拒

  但事情做起来并不容易。有个“爱心双赠”活动,放在学校附近,一个叫打水鞍的社区。“双赠”是指赠送药品和健康手册。同学们除了向路人分发药品,还要为讲座吆喝几声,邀请村民们去文化礼堂听讲座。

  走进社区,医学技术系大一的郭杨子意识到自己腼腆,喊起口号来,声音不稳,但她觉得有些兴奋,期待自己会与这个村子发生些什么故事。

  可是,面对她递出的药品和宣传册,路过的居民有的笑着拒绝了,有的直接摆摆手,最让她沮丧的是一句“你们是做广告的吧。”

  这次来洞头,他们募集了3000元的药品,主要是防暑药、感冒药等常见药品。计划赠送当地孤寡老人。他们觉得,老人没有子女照顾,生活节俭,有些小病不会很重视。

  全科专业大二的宋好敏和几位同学去送药,吃了好几回闭门羹。“一位大爷听完介绍,直接把门关了;还有的人,一副‘怎么又来了的表情’。”学生们一家一家通知村民听慢病讲座,得到的回应是“我们没病,不需要。”

  反思

  傍晚,实践团的成员围坐在洞头一中的操场上,分享一天的心得。

  讲起发生在打水鞍的事情,是来之前不曾料到的状况,“他们不缺钱,也不缺药,我们应该找到真正需要我们的人。”“可能部分老人只听得懂洞头方言,前期宣传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大家讨论了一整晚调整计划。

  最后决定去打水鞍社区敬老院,几个学生带上了消暑的冰棍。

  陪安静内向的老人画画;跟活泼外向的老人一起玩足球游戏;对那些长期坐轮椅的老人,学生们为他们准备了艾灸和推拿。虽然语言不通,双方却有千言万语的理解。

  “对于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还是有能力做些什么的吧。”与老人们近距离的接触,激发了同学们对弱者的怜惜之心,回想起敬老院的这一幕,英语专业大二学生柯淑妹,突然对生命伦理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他们发现自己成长了。

  信任

  6天,6场义诊。医学院的学生,很多人从大一开始就不停参与各种义诊。而洞头的义诊,给了他们不一样的体会。

  “量个血压,爷爷又问,骨头痛你会不会医?”宋好敏是全科专业大二的学生,杭州人,几场义诊下来,“信任”,是她最大的感触。

  王亚泓负责影像拍摄,还参与调研。亚泓是温州人,一位阿公听到她讲当地话,不仅帮她填了问卷,还鼓动其他老友帮忙,碰到阿婆不会讲普通话,她做翻译,阿公在一旁关切地看着她,怕她翻译不出来。

  听说她是学中医的,阿公眼睛都亮了,“我手指经常麻,看了很多医生都看不好,隔壁老太婆吃了一种药就好了。”亚泓说,她从阿公的眼睛里,看到了期待。临走时,阿公给她留了联系方式。

  几天之后,实践队在街道义诊,亚泓听到有人叫她“姑娘,我记得你”,是那位阿公。

  “在洞头,看到那些老人,担心身体,很焦虑的时候,我就特别想好好读书,那个时候,我真的感觉到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她说,“社会实践让我找到了责任感和自己的存在感,以及要学精我的专业的使命感。”

上一篇:杭州医学院新增五个本科专业 下一篇:2014-2016年浙江农林大学专升本录取分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