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
地区
栏目
招生院校

阅读《邹广严经济管理文集》的八个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8/05/31 11:37:54 阅读量:1347

《邹广严经济管理文集》(第一集,企业卷)终于在我校建校13周年校庆之际和大家见面了。与作者的《教育文集》不同,《经济管理文集》(以下称《文集》)辑录的是作者在担任冶金部长城钢厂(以下称长钢)和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称川投)这两个四川省特大型国有企业领导人期间的讲话、论文、书序等文章,集中反映的是作者的经济管理——特别是企业管理——的思想和实践,是一座蕴含着丰富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富矿”。作为《文集》的第一个读者,笔者不揣鄙陋,在此尝试着对这座“富矿”进行一次“浅表开发”,初步梳理出书中八个具有代表性和值得注意的关键词,简单介绍作者的经济管理思想和实践,以就正于作者和广大读者。
  一、制度——高于一切的存在
  长钢和川投都是国有特大型企业,要把这样的企业管理好,是不可能脱离先进的制度思想和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的。纵观作者的管理思想和实践,一以贯之的一条主线是其对制度的高度重视。
  1982年,作者在任长钢企业整顿办公室主任时,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章立制,把被“文革”破坏殆尽的各种规章制度重新建立了起来,与此同时,他还推动长钢建立和优化了成千上万种操作规程,为长钢卓越的生产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担任长钢党委书记时期,作者还大胆地设计和实施了“分级授权,分层搞活”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建立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进行了干部任期制、聘用制和厂长负责制等试点,改革了长钢的工资制度。在川投时期,作者强调要建立重大事项议事制度,改革干部任用和薪酬福利制度,完善投资管理制度,实施财务主管人员外派等制度。这些内容,《文集》中均有相关的记录。
  制度,究其实质,其实是管理者(或管理团队)的政策和策略,是领导意志和管理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存在,其背后是管理者对某一个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解决方案。比如作者曾提出“应该建立彻底的责任制”,他首先分析了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五个原因——一是职责不清,不知道负什么责;二是有责无权,负不了责;三是班子软懒散,不敢负责;四是人员素质低,不会负责;五是负不负责一个样,不愿负责。于是他提出建立责任制的关键在于“规定要明确”、“权责要结合”、“考核要严格”、“奖惩要分明”。读《文集》,读者如果能够不仅注意到作者都实行了哪些制度,还能分析背后的企业情况,追寻作者的思考轨迹,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文化——无形的力量
  作者虽然十分重视制度的重要性,但他似乎不是一个制度万能论者。他曾指出:“要约束、规范职工的行为,光靠规章制度不行。除制度之外,人们的价值观、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同样是能规范人们行为的而且是起持久作用的因素。”
  对这种“起持久作用的因素”的研究和运用也是作者管理思想的一个亮点。早在1985年,作者就敏锐地指出:“振兴和发展一个企业,不仅要靠设备、产品、厂房、资金、人员等有形的力量,靠这些‘硬件’;还要靠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这些无形的力量,靠这些‘软件’”——这就是作者“两种力量”的理论。这个理论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1990年提出的“硬实力”、“软实力”的理论可谓所见略同,而作者却比约瑟夫·奈早了整整5年,其前瞻性令人赞叹。
  《文集》中收录了一篇作者在1987年写的《关于建设企业文化的若干问题》,在该文中,作者集中探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十大问题,回答了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为什么要建设企业文化,如何建设企业文化等重大问题。这是作者关于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最全面的讲话,也是作者后来主持编写的《管理之魂》一书的大纲。值得一提的是,《管理之魂》是目前能够查证到的中国最早系统研究企业文化的专著,在这个领域,作者可谓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时代先锋。
  三、团队——钢班子带铁队伍
  《文集》有云:“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人、班子和队伍,它的状况决定企业的兴衰。”作者带领长钢走向腾飞的一大法宝,就是“钢班子带铁队伍”。
  什么是“钢班子”?作者的定义是:“有宏图大略、有清醒头脑、有钢铁意志,为实现既定目标百折不挠奋斗的班子。”什么是“铁队伍”?作者的描述是:“敢打敢拼、能征善战、技艺高超、风纪严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队伍。”
  那么,作为班子的班长,作者是怎么实现“钢班子带铁队伍”的呢?阅读《文集》,我们可以试着总结出如下几条:
  第一,作者一贯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真正做到了“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一种“不令而行”的权威。第二,作者非常善于激励团队,例如在长钢时期提出的“争第一,夺红旗,创一流”的口号,充满豪迈的进取精神,鼓足了团队“争、创、夺”的士气。第三,作者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在长钢时期,就提出并厉行了“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生产要上去,干部要下去”;“干部把职工放在心上,职工把生产放在心上”等主张,班子作风好,得到了广大职工真诚的拥戴。第四,作者非常重视纪律的作用,例如提出“用铁的纪律保钢的目标”,大刀阔斧地整顿各项纪律,真正做到令行禁止。第五,作者非常重视提高职工的素质和民主管理水平,注重用培训、进修等方法,提高“民智”。最后,作者的领导风格命令和控制的色彩较弱,交流和商量的色彩较强,善于做思想工作,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这就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做到了“上下同欲者胜”。
  四、引导——目标管理的智慧
  目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作者很早就认识到:“没有目标的行为是盲目的行为”。而企业里既有个体目标也有集体目标,既有长远目标也有短期目标,且这些目标未必总是协调一致的,高明的管理者善于因势利导,譬如作者的双目标管理加阶段性目标管理方法,就是一个循循善诱的典范。
  什么是“双目标管理”?《文集》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从散落在文集各处的信息综合分析来看,这应该是一种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员工的“生活福利目标”挂起钩来的管理办法。这种办法首先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确立为主导性的因素,是“自变量”;而员工的“生活福利目标”则是“因变量”,职工的收益随着企业的效益上下浮动。是所谓“工厂兴旺我富裕,工厂垮了我跟着倒霉”。
  这样的管理有两大明显的好处:一是化职工对工资、奖金、福利的增长要求的压力为企业发展和效益提高的动力。二是在这样的一个管理办法下,职工的工资和福利是浮动的,是能升能降、能多能少的,没有“只能多不能少”、“只能涨不能降”之类的“形而上学”的束缚,给管理留下了更大的机动空间。
  阶段性的目标管理也是作者管理思想的一大特色。作者曾自道:“通过阶段性地给自身提出奋斗目标,实现长钢发展的宗旨,是我们治厂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作者的管理实践,往往都是既明确大目标、大方向,又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具体的、可考核的指标体系,实现了远大理想与近期目标的统一,谋长远与抓当前的统一。
  五、授权——因地制宜,分级授权
  “分级授权,分层搞活”也是《文集》中一个重要的管理思想。从1984年开始,作者就考虑在确保长钢总厂统一领导、发挥总体优势的前提下实行“分级授权,分层搞活”的方针,考虑“把全局性问题的集权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分权相结合”。《文集》中《分级授权,分层搞活,因地制宜地改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论文,这实际上是作者对长钢内部管理体制的设计大纲。在这篇论文里,他详细阐明和系统总结了长城钢厂“分级授权,分层搞活,因地制宜地改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思想和做法,明确规定了总厂、分厂、车间的责任和权力。实践证明,这个设计方案实施的效果是好的,达到了“既要搞活又不失控”的目标,激活了各方面的活力,当时,长钢的各指标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分级授权”是因地制宜、因时而发的,是与长钢的具体实际分不开的,长钢下设四个综合性生产分厂(即一、二、三、四分厂),三个专业性生产部(机电厂、运输部、修建部)。七个二级分厂(部)均是生产实体,由于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受到“左”的干扰,所以厂址选择和布局上比较分散,四个分厂分布在江油县境内四个区镇,彼此相距几十公里,在生产工艺过程上又各自从炼钢(二分厂无炼钢)——开坯——轧材形成相对封闭的生产体系。在这种客观情况下,“分级授权”比“集中一贯”好。比“授权”更闪光的,是作者实事求是,充分尊重经济管理客观规律的精神和改革创新的魄力。
  六、外交——诚信互惠的价值
  一个有两万多名员工,业务火红,事业蒸蒸日上的大企业,和外界打交道是十分频繁的。在对外交往中,应该坚持一种什么样的原则,树立一种什么样的形象,才能得道多助?
  作者在担任长钢党委书记期间,确定了长钢“以诚相待、以信为本、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经营哲学和外交原则,是为长钢“外交活动”的“指导方针”。在这个外交原则的指引下,长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社会上的企业都认为长钢是靠得住的,和长钢打交道是有信心的”。“长钢能保证使生产用的原料搞得进来,产品能卖出去,朋友遍天下,事业空前兴旺”。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其一,如富兰克林所言,信誉也是金钱,甚至是比金钱更宝贵的财富;第二,正如作者所说:“一个企业靠损人利己是发展不起来的,只有互利互惠才能达到共同繁荣”。对外交往中,一是要讲诚信,二是要讲互惠,这两点既有“普世价值”,又有“永世价值”。
  七、执中——允执厥中的魅力
  作为企业最高领导,作者善于找到自己的位置,善于保护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例如在某一个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只讲企业所有者利益,不讲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或者只讲经营者的利益,不讲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利益的倾向。作者把这个问题归结为“只讲一个积极性还是讲三个积极性”的问题,他发出深刻的一问:“究竟是一个积极性好,还是三个积极性好?”还自答道:“我看是三个积极性好”。所谓“三个积极性”,即“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积极性,他认为这三个积极性都是需要保护的。据笔者的观察,作者的管理思想从来都不是一边倒的,而是始终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看问题、做决策的,是所谓“允执厥中”乎?
  作者认为企业的整体活动是一部大合唱或者交响乐,必须有各种角色,各种乐器参加才行,强调企业内部各组织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要“搞好大合唱”、“奏响交响乐”。这样一位客观公道的领导,自然是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拥护,进而能“搞好大合唱”的。
  八、竞争——抓机遇,抢资源
  作者在川投集团主持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奠定了川投集团发展壮大的基础。读《文集》,一定要看到作者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果敢谋断。
  作者在川投时期工作的总纲领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立足全局抓发展”,其落脚点是在“抓发展”上。那怎么“抓发展”呢?作者强调要“抓机遇、抓资源、抓工作”。例如他要求川投干部“眼睛要看到、耳朵要听到哪个地方有机遇。”他还提出严肃的预警:“如果现在大家不动脑筋,优质资源浩浩荡荡让人家拿走了,我们就失去了机会。”字里行间,充满了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作者对川投面临的形势有一个整体判断是“愁的不是钱,而是项目”。而好项目是人人都爱的,所以作者特别强调对优质资源要争、要抢,并认为干部的水平高低就是能否抓住机遇,能否抢到并充分利用资源。以能源投资为例,作者清醒地看到:“要发展必须占领资源,而资源是不可再生、有限的,现在资源处于激烈的竞争瓜分当中。”四川的水电资源非常丰富,但作者到川投赴任的时候,“三大江(资源)川投只占了雅砻江半条河”,因为别的地方都被更大的央企牢牢占据了。怎么办?作者提出“大的没有小的也将就”,指明了加快开发田湾河,进军岷江的战略方向。抓火力资源也是如此,作者多次向川投干部强调:“不抓住资源,电源点就让人家占领了”。作者在川投期间,在能源投资方面重点抓住了“三水三火”和“三江五河”,这就给川投的发展“抢”到了生存空间。在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大多如此。
  作者还强调要“抓工作”,重点做好了“一清二调三管好四不做”等工作,这些都是“对症下药”的良方,起到了“健体强身”的作用。
  由于篇幅所限,只能就此打住。笔者这篇管窥蠡测之文,实难呈现作者经济管理思想之万一。所幸我们已将邹校长的原稿编辑付梓,还是请广大读者去阅读原著吧,相信这些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同样会对我们办好教育、办好大学有重要的帮助和参考。
上一篇:以赛促学 傲夺佳绩我校学子荣获第四届四川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岩土组、建筑工程组三等奖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