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02 14:40:41 阅读量:1588
一、考试课程
《普通生物学》(120分)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80分)
二、考试内容
科目一:《普通生物学》
(一)绪论
1. 生物的特征
2. 生物界的划分
(二)细胞
1. 生命的必需元素及作用;
2. 重要糖分子、磷脂、氨基酸、蛋白质及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3. 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
4. 细胞膜与生物膜、重要细胞器、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5. 动物和植物细胞连接与细胞通讯;
6. 物质的跨膜运输;
7.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8. 有丝分裂和减分裂的过程、特点和意义
重点掌握:细胞学说;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重要细胞器、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的特点;细胞通讯的方式;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和发生的场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三)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1. 动物的组织体4种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功能
2.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 哺乳动物心脏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 血液的结构与功能;
5. 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
6. 排泄系统的组成,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生成过程;
7.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8.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9. 神经元,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10. 人体主要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11. 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12. 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模式
重点掌握:动物体4种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功能,稳态的概念;人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人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人的血液循环系统组成及特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肾的结构,尿的生成,人体的免疫系统与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特点;人体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神经元,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人体主要感觉器官的结构功能;人体骨骼的组成;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模式。
(四)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1. 高等植物组织的类型、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其作用;
2. 植物根、茎结构的形成及组成;
3. 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的差异;
4.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在根、茎结构上的差异;
5. 植物叶片的结构及其对生理功能的适应;
6. 植物的生活周期;
7. 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
8.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9. 种子萌发的方式;
10.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11. 蒸腾作用,气孔器的结构、气孔开关的机制;
12. 植物激素的种类、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主要作用;
13. 光周期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重点掌握:高等植物组织的类型,双子叶植物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和茎初生结构的差异,叶的结构和功能;生活史和世代交替的概念,被子植物花的结构,有性生殖过程,被子植物世代交替的特点,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特点;植物对水分、矿质元素和有机养料的运输过程,蒸腾作用的概念,气孔的结构及气孔开关的调节机制;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周期的概念,光周期与植物开花的关系。
(五)生态学
1.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2. 生态因子的种类及作用;
3. 种群的概念和数量动态;
4. 群落的概念和群落的基本特征;
5. 群落的演替;
6. 生态系统的结构;
7.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8.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9. 生物多样性
重点掌握:环境、生态因子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的概念;掌握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种群指数增长,逻辑斯蒂增长与环境负载能力;掌握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生态位的概念,群落演替的特征,初级演替,次级演替,顶级群落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及各组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能量金字塔;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包含的四个水平。
科目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一)蛋白质化学
1.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2.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3. 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及其理化性质 蛋白质的结构
5. 蛋白质的功能与性质的关系:一级结构与功能;构象与功能--变性作用,变构作用
6. 蛋白质的性质:等电点,胶体性质,蛋白质沉淀反应,紫外吸收性质
重点掌握:必需氨基酸的种类、结构及三字母缩写;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层次及其维持力;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变性、变构作用概念;蛋白质沉淀的方法及其特点。
(2)核酸的化学
1. 核酸的组成与类别
2. DNA的结构与功能
3. RNA的结构与功能
4. 核酸的性质
重点掌握:核酸的组成与类别;DNA双螺旋结构学说要点及其生物学意义;tRNA三叶草结构特点及其在机体内的重要功能;核酸热变性特点,DNA的熔解温度(Tm)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酶学
1. 酶的基本概念
2. 酶的命名和分类
3. 酶的活性部位和酶原激活
4. 酶的作用机制
5. 酶的分离提纯与活力测定
6. 酶促反应动力学
重点掌握::酶的分类、酶的化学本质、作用特点;酶活性部位概念,酶原激活实质, 中间产物学说,诱导锲合学说,米氏常数与米氏方程,酶促反应动力学中底物浓度、温度、pH、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维生素和辅酶
1. 脂溶性维生素:A、D、E、K
2.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B1,B2,PP,泛酸,叶酸,生物素,硫辛酸,B12
重点掌握: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辅基)之间的关系,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常见维生素缺乏病与维生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5)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1. 基本概念
2. 呼吸链
3. ATP的生成及其生理功能
重点掌握:生物氧化的特点;呼吸链的概念以及ATP的生成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搞清体内物质氧化过程中水是如何生成的、CO2是如何产生的,ATP又是如何生成的。
(6)糖代谢
1. 糖代谢概况
2. 糖的无氧分解
3. 糖的有氧氧化
4. 糖的异生作用
5.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重点掌握:糖代谢概况,掌握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和生理意义,掌握关键酶、重要中间产物,搞清途径中哪些地方脱氢、哪些地方脱羧、哪些地方消耗ATP和产生ATP,掌握ATP的计算方法等。
(7)脂类的代谢
1. 脂肪的分解代谢
2. 脂肪的合成代谢概况
重点掌握: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掌握脂肪酸氧化时ATP的计算方法,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与脂肪酸的全程合成作用的异同点,将脂代谢与糖代谢有机地联系,搞清糖与脂肪如何相互转化。
(8)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1. 蛋白质的水解
2. 氨基酸的脱氨作用
3. 氨的去路
4. α-酮酸的去路
重点掌握: 氨基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尿素循环,从α-酮酸的去路将蛋白质代谢与糖代谢、脂代谢相联系。
(9)染色体与DNA
1. 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 DNA复制的机制
3. DNA修复的方式
4. DNA转座的定义和遗传效应
5. 核小体的结构
6. 组蛋白的特性
7. DNA的化学组成
8.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
(10)生物信息的传递(上)——从DNA到RNA
1. RNA转录过程
2. RNA聚合酶特性
3. RNA转录后加工
4. 启动子与增强子的概念、结构和作用特点
5. mRNA结构特点
6. 转录的一般规律和过程
7.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结构及各个亚基的作用
8.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分类、特性及其转录产物的差异
9. RNA转录与DNA复制过程的差异
10. RNA转录后加工过程及其意义
11.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
(11)生物信息的传递(下)——从RNA到蛋白质
1. 蛋白质翻译过程,参与蛋白质合成的元件
2. 三联体遗传密码的概念,遗传密码的特性
3. tRNA的结构及其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4. 核糖体的结构及其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5. 蛋白质翻译的步骤
6. 真核与原核生物翻译起始的区别
7. 蛋白质前体的加工
(12)原核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1. 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
2.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类型和特点,转录后调控模式
3. 基因表达的概念和意义
4. 诱导和阻遏表达,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元件,SD序列,转录后调控模式
5.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乳糖操纵子与负控诱导系统,cAMP-CAP正调控机制,色氨酸操纵子与弱化调节
6. 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和其正、负调控机制解释细菌对葡萄糖和乳糖的利用机制
7. 细菌的应急反应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鸟苷四磷酸(ppGpp)和鸟苷五磷酸(pppGpp)产生的机制,LexA阻遏蛋白的功能
三、参考教材
1.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主编:吴相钰、陈守良,等,ISBN编号: 9787040396317,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2. 《现代分子生物学》,主编:朱玉贤、李毅,等,ISBN编号: 9787040351583,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3.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主编:张丽萍、杨建雄,等,ISBN编号: 9787040433111,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版;
四、试题类型及难易程度
1. 试题类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2. 试题难易程度:较容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50%、较难题约20%。
五、说明
试卷满分为200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