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2/01 15:01:24 阅读量:3546
“我每天学习到很晚,看着挺认真的,为什么就是不见效?为什么都是同一个班、同一个老师、学习一样的知识,自己就是比其他同学学的累呢?”小编想问你,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和别的同学差别在哪?
如果你没有尊重老师的习惯,很可能课堂效率不高;如果你没有提问的习惯,很可能只能够满足被动的知识积累;如果你没有总结思考的习惯,很可能捡起这个知识点,丢了那个知识点...所以,对于我们来讲,一定要先抓好习惯,再谈效率。
1.尊重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我们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毕业后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自学的习惯
就我们备考而言,老师只是引路人,我们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很多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辅导教材,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
提前预习是培养我们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老师讲课,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要认真听,要把老师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知识。
4.认真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养成观察意识,“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
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5.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就像蜜蜂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6.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我们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平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做题,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7.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三个层次反思: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8.及时归纳的习惯
尤其是专业课,复习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使我们的的知识系统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每天尽量把当天学的知识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
9.客观评价的习惯
我们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挫折的好习惯。若大家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
遇到备考挫折的时候,不要着急,应该先看看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我们的进度。希望更多的同学可以意识到培养学习好习惯的重要性,从现在开始并马上作出调整。